猶太教可說是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新教)的根,可是自古以來猶太人老是受到基督徒的迫害和歧視,甚至有基督徒認為因猶太人犯罪,所以已被上帝放棄,而救恩因此而轉移到我們這些「外邦人」身上。但這些通通都只是「人的說法」,聖經是怎樣看有關猶太人的得救問題呢?
猶太教與基督教
首先在討論「猶太人的得救問題」之前,我想先為大家(特別是非信徒)掃盲,說明猶太教與基督教兩者之間的關係。猶太教是猶太人(即以色列人)的民族宗教,信奉獨一的真神耶和華,所用的經典是《希伯來聖經》,即基督教的《舊約聖經》。而上帝亦揀選了猶太人作為祂的選民
「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出埃及記 19:6)
祭司的主要工作是要把人帶到神的面前,所謂「祭司的國度」,就是要把自己作為媒介以帶領萬國歸主,成就萬國因猶太人的始祖亞伯拉罕而得福的約(創 12:3、18:18、22:18、26:4、28:14)。可是猶太人卻失敗了,因猶太人只把萬國當作外邦人,鄙視他們,並不關心他們的得救,只是跟從聖經的教導作「聖潔的國民」。於是為了成就全人類的救恩,上帝就差派耶穌基督到世上來成就救恩,人透過信耶穌,與神和好,在《舊約聖經》中亦多次為此事作出預言。
不過在猶太人(特別是處於中上階層的猶太人)心目中的「救世主」,是一位能帶領他們脫離羅馬帝國的統治,助以色列復國的「君王」,而明顯地耶穌並沒有去完成他們的心願(祂的目標是要建立天上的國度),所以他們就一直拒絕耶穌。但在耶穌傳道期間,仍然有不少猶太人(以低下階層為主,但也有少數猶太教師和上層人士皈依基督教)相信祂。在耶穌被釘十字架受死以後,這些人就跟從復活後的耶穌基督的命令,把福音遍傳,作耶穌的見證人,使萬民得到救恩,於是教會,即基督教,就因此而建立了。而這些早期基督徒所寫的有關耶穌的生平、耶穌和其早期門徒的教導、早期教會的發展史和有關末世的預言,被後人收錄,成為現在的《新約聖經》。所以基督教的《聖經》,同時包含《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但由於猶太人並不承認耶穌,所以他們的《聖經》就只有《舊約聖經》。
猶太人的不信是來自神的計劃
由此可見,無論是猶太教還是猶太人,都絕對是基督教的根,是我們這些外邦信徒的祝福,所以他們的得救與否,絕對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而在《羅馬書》11章,就對猶太人的得救問題作出詳細的解釋:
「我且說,他們失腳是要他們跌倒嗎?斷乎不是!反倒因他們的過失,救恩便臨到外邦人,要激動他們發憤。若他們的過失,為天下的富足,他們的缺乏,為外邦人的富足;何況他們的豐滿呢?我對你們外邦人說這話;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敬重我的職分,或者可以激動我骨肉之親發憤,好救他們一些人。若他們被丟棄,天下就得與神和好;他們被收納,豈不是死而復生嗎?」(羅馬書 11:11–15)
由以上經文所見,猶太人的失敗,其實是為了成就神的計劃,就是使救恩能臨到外邦人。因為救恩,外邦人的心靈得到從神而來的富足,使到落後了的猶太人因此而發慣,放下硬心,接受耶穌,這不是一大美事嗎!
外邦人與猶太人的得救是息息相關
「若有幾根枝子被折下來,你這野橄欖得接在其中,一同得著橄欖根的肥汁,你就不可向舊枝子誇口;若是誇口,當知道不是你托著根,乃是根托著你。你若說,那枝子被折下來是特為叫我接上。不錯!他們因為不信,所以被折下來;你因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懼怕。神既不愛惜原來的枝子,也必不愛惜你。 」(羅馬書 11:17–21)
「橄欖根」是指猶太人的列祖,即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等人;「舊枝子」是指不信的猶太人;「野橄欖」是指外邦人。這段經文承接上文的意思,因猶太人的跌倒,救恩才臨到外邦人那裡,得著原本屬於猶太人的好處。即是你現在富貴了,其實都是拜猶太人所賜,所以你根本沒資格向他們自誇,因為你現在的富足,都是來自他們。
保羅之所以這麼說,是和《羅馬書》的寫作背景有關。那時在羅馬的外邦信徒非常看不起猶太人(包括猶太信徒),因他們認為猶太人拒絕,甚至殺害了耶穌基督,是否還有資格被稱為神的選民,即使他們是,那為何身為選民的他們仍要面對這麼多的苦難,而且信耶穌的人數還這麼少,於是外邦信徒就質疑他們究竟有沒有從神而來的祝福。但保羅警告那些外邦信徒,若神真的是因猶太人的跌倒而撇棄他們,祂一樣可以因外邦信徒的跌倒而撇棄他們:
「可見神的恩慈和嚴厲,向那跌倒的人是嚴厲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長久在他的恩慈裡,不然,你也要被砍下來。而且他們若不是長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為神能夠把他們從新接上。你是從那天生的野橄欖上砍下來的,尚且逆著性得接在好橄欖上,何況這本樹的枝子,要接在本樹上呢!」(羅馬書 11:22–24)
神雖然對那些跌倒的人是嚴厲的,但祂也是慈愛的,無論是外邦人,還是猶太人,只要我們願意回轉,神是非常願意再接納我們,祂既然能把野橄欖的枝子接到好橄欖樹上,更何況是原本屬於那好橄欖樹的枝子呢。
「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
「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這奧祕(恐怕你們自以為聰明),就是以色列人有幾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經上所記:必有一位救主從錫安出來,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又說:我除去他們罪的時候,這就是我與他們所立的約。就著福音說,他們為你們的緣故是仇敵;就著揀選說,他們為列祖的緣故是蒙愛的。因為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羅馬書 11:25–29)
保羅在此強調神從來都沒有忘記,亦不會背棄他和猶太人的列祖所立的約:
「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作你和你後裔的神。」(創世記 17:7)
「因我─耶和華是不改變的,所以你們雅各之子沒有滅亡。」(瑪拉基書 3:6)
「因我─耶和華是不改變的,所以你們雅各之子沒有滅亡。」(瑪拉基書 3:6)
所以經文所寫的「約」,並非是指新約,而是指祂和亞伯拉罕所立的舊約。
那麼猶太人甚麼時候才能得救呢?答案就是「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必有一位救主從錫安出來」之時,就是主再來的時候。「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中的「罪惡」,其實是指「不虔」,即猶太人的不信,雖然他們最初是心硬,可是當他們看見主再來時,就會馬上信耶穌,並因此而得救。為了解釋這一情況,保羅以自己的信主經歷,作為一個對到期時的情況的預表:
「我且說,神棄絕了他的百姓嗎?斷乎沒有!因為我也是以色列人,亞伯拉罕的後裔,屬便雅憫支派的。」(羅馬書 11:1)
「末了也顯給我看;我如同未到產期而生的人一般。」(哥林多前書 15:8)
保羅在未信主之前,是一名猶太教信徒,並以逼迫基督徒為己任,屬於心硬的一群。但在他前往大馬士革,打算逼迫當地基督徒的路上,已經復活的耶穌基督就在此時向他顯現,於是他就信了。「產期」是指主再來的時候,所以保羅的經歷是一個預表,預示當主再來時,猶太人一看到復活後的耶穌,都會像保羅一樣信主,從而得救。
應否向猶太人傳福音
於是問題來了,若是以色列全家最終都要因主耶穌的再來而得救,那現在又何須要向那些最後必會得救的人傳福音,不如把其他人力物力集中在其他未得之民的身上。有關這問題的答案,主耶穌其實已答了大家:
「因為天國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進他的葡萄園做工,和工人講定一天一錢銀子,就打發他們進葡萄園去。約在巳初出去,看見市上還有閒站的人,就對他們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所當給的,我必給你們。他們也進去了。約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這樣行。約在酉初出去,看見還有人站在那裡,就問他們說:你們為什麼整天在這裡閒站呢?他們說:因為沒有人雇我們。他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到了晚上,園主對管事的說:叫工人都來,給他們工錢,從後來的起,到先來的為止。約在酉初雇的人來了,各人得了一錢銀子。及至那先雇的來了,他們以為必要多得;誰知也是各得一錢。」(馬太福音 20:1–10)
沒錯,雖然每一個得救的人最終的結局都是進入天國(得一錢銀子的工資),但先進入的人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經歷到神的同在,而不用自己一個人去面對人世間的苦難,正如一早就為家主工作的工人不用受失業之苦,而那些到傍晚才開始工作的工人卻足足受了一整天沒工作的煎熬和徬徨,若猶太人要到主再來時才能信主,而一生人都要和主分開,那豈不是很可憐。
外邦人因猶太人的不信才有得救的機會,另一方面神亦從不會撇棄猶太人,所以猶太人其實是外邦人的祝福,是傳送神恩的渠道,所以我們應該是要更愛猶太人,而並非歧視,甚至是迫害他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