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歌星巡禮(9) - 古巨基

最初認識古巨基(Leo Ku),是在他早年為TVB主持的娛樂新聞節目《娛樂新聞眼》和《勁歌金曲》,那時已對其風趣的主持風格留下深刻的印象。滿以為他在主持的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之時,真的沒想到他會去當歌手。

不過由於我們一家都對古巨基有良好的印象,所以我們也買了他的第一張大碟《愛的解釋》。原本並沒對其有過任何期待,所以一聽之下,真的有「驚為天人」的感覺。亦因為這張專輯的成功,古巨基亦把自己的事業重心投放在歌唱事業上,完全停止有關主持的工作,直到最近數年才再為TVB主持節目。

其後古巨基推出的數張唱片的水準仍然能維持相當高的水平,以後有時間我會在「專輯介紹」中對它們逐一介紹。直到1997年,古巨基憑一曲《歡樂金宵》,帶領他登上歌唱事業的第一個高峰。可是由於其所屬唱片公司「藝能動音」發生多次股權變動,所以當約滿後古巨基亦沒有留在這所帶他走上歌手之路的唱片公司,轉投「千禧年代」,但自此以後其歌唱事業漸走下坡,甚至有接近兩年的時間完全沒有發片,只靠接拍國內電視劇維持人氣。直至2003年古巨基終得到「金牌經理人」黃柏高的賞識,加入「金牌大風」,作出「我真的很喜歡唱歌」這個我個人認為很不符合邏輯的宣言(真的喜歡唱歌大可以去卡拉OK大唱特唱,不用回來做歌手),復出香港樂壇。而黃柏高亦成功捧紅了古巨基,令其成為樂壇天王。這亦是黃柏高作為經理人的事業中,其中一個得意之作,但自那時開始,我總覺得古巨基變得有點「假」和世故,少了以前那種純真的感覺,真的感到有點可惜。

由於此時香港樂壇的水準已大幅下滑,和1990年代相比,古巨基的歌曲只算是偶有亮點,不過已足夠他可以橫掃整個香港流行樂壇,這真是香港樂壇的悲哀(泣)。而且古巨基無論是在「金牌大風」,還是現在的「英皇娛樂」,都是所屬唱片公司的「一哥」,公司最好的歌曲都是他的囊中物,看來其強勢仍可維持一段時間。

第一首要介紹的歌曲當然是古巨基的早期名曲《歡樂金宵》(1997 曲:黃丹儀 詞:黃偉文),亦由那時開始奠下其獨特的假音演唱風格


來自同一張專輯,一首讓人暖在心窩的歌曲,《友共情》(1997 曲:陳光榮 詞:周禮茂)

 
古巨基第一張國語專輯《忘了時間的鐘》的同名曲(1997 曲:陳富榮 詞:李安修)


《愛與夢飛行》的《來年來日》(1998 曲:周博賢 詞:陳少琪)


《有你這一天》的《原來的你》(1998 曲:古巨基 詞:周禮茂)


讓古巨基的歌唱事業重回正軌,《遊戲 – 基》的《必殺技》(2003 曲:林健華 詞:林夕)


《大雄》的《愛與誠》(2004 曲:曹雪芬 詞:林夕)


在香港這個金錢至上,充滿競爭的社會中,有很多人忘了究竟甚麼才是最重要,而忽略了身邊對你最親的人。珍惜眼前人,不要到他/她離開時才去後悔。《Human 我生》的《愛得太遲》(2006 曲:楊鎮邦 詞:林夕)


專輯《時代》的同名曲(2010 曲:謝國維 詞:林夕)

  

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無言的讚頌

曾經有人問做科學研究和信仰是否有衝突,對我而言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而我更深信科學是証明上帝存在的其中一個途徑;科技的發明和發展是人類好好管理上帝所創造的這個世界的一種手段。從微觀看我們的身體,到宏觀看我們身處的世界,我實在無法相信這個完美無瑕的世界是碰巧而成的。科學論文的「量產」,一方面是由於現在這個「論文數目是一切」的病態科研環境所造成,另一方面不是說明上帝的奧秘是無窮盡嗎?

無神論者常以達爾文(Charles Darwin)的《進化論》來反駁有神論,但達爾文由始至終都沒有否定造物主的存在,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對別人說自己並非無神論者,他只是懷疑基督教所言之上帝是否就是那位造物主。他這個懷疑是源於善良的他,想不通為何上帝讓苦難存在,墜進思考的迷宮所造成。但他的理論卻被一群無神論者利用,作為反對宗教的手段而已。

「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1:20)

讓我們一同把榮耀歸給我們這位創天造地的上帝,《無言的讚頌》(曲詞:朱浩權)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惹人厭的「狼」

雖然自梁振英上任以來,他自己和其施政團隊接連爆出負面新聞,但身邊的朋友,特別受到其小恩小惠的人,對共產黨一知半解、甚至一無所知的人,仍然認為他是「真正為貧苦大眾切想」的人,他現在的困境,是一群「為反對而反對」的人造成。那麼,這些所謂「為反對而反對」的人為甚麼討厭梁生?那是因為他根本是一頭「披著羊皮的狼」,本文誓要把其真面目再次揭露出來。

疑似中共地下黨員


有關梁振英是否共產黨員,自他加入基本法諮詢委員會起就不絕於耳。直至中共前香港地下黨員梁慕嫻女士在她的著作《我與香港地下黨》和在《開放雜誌》投稿的系列文章中從不同方向印證梁振英就是中共黨員,梁的「真實身份」再一次被人重視。由於是地下黨的關係,為了保密無論是單線或是小組通訊均沒有留下證據,情況就有如大家觀看的諜戰片一樣。所以除非梁自己承認,否則永遠沒有實據証明他自己就是地下黨員,就如從未有諜報人員承認自己是間諜一樣。不過對我自己,還有不少泛民主派成員來說,梁是否共產黨員根本並不重要,最重要是他的言行和一名共產黨員無異。

梁振英以31歲之齡,加入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年紀輕輕就得到北京賞識;在回歸後,更獲得前特首董建華的重用,在鍾士完退休後獲委任為行政會議召集人。自起草《基本法》時已與梁交往的資深政界人士指,早在回歸前,梁就已經以北京代言人的身份自居。而且一直以來梁對北京都是唯命是從,對於全面普選特首及立法會、取消立法會功能組別議席,對《基本法》23條立法、平反六四的立場等, 梁即顧左右而言他,從不肯明確表態,不論梁如何包裝自己,也改變不了其對北京唯命是從的事實。

其中最經典的言論是於2010年11月12日在中文大學演講,有一名學生在答問環節質問梁振英對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的看法時,為了向北京獻媚,竟然認為下令血腥鎮壓八九民運的已故中共領導人鄧小平,應該是「第一個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中國人」,而非曾參與民運的劉曉波,並質疑其獲獎的合理性。梁認為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政策,令國民脫離貧窮,亦為內地及鄰近地區的繁榮穩定作出貢獻。他晚上更在網誌補充,以和平方式收回香港,也是鄧小平應獲獎的原因。但本blog在《中國的十字路口》一文提過,由於沒有推動促進民主的政治改革,國家主要的經濟命脈都被國內黨政軍權貴家族所壟斷,因此國內的貧富差距非常嚴重,而鄧就是當年親手握殺以胡耀邦、趙紫陽為首推動的政治改革的禍首;至於「和平收回香港」,也是多得英國政府的「出力」才成事。因此若鄧小平能獲獎,真的是荒天下之大謬!

在參選特首期間,梁振英曾出席一個名為「房屋政策前瞻」的論壇,梁表示社會共識永不能取代領袖的價值觀及領導能力,如我們只追求完全的共識,土地就只能就此荒廢。從此看出梁的思想與一般獨裁者無異。再加上指摘傳媒、批評立法會,所作所為都意圖封殺不利於他的報導,將立法會變成有如人大的橡皮圖章;為求急於建功立業,不惜犧牲程序,只講求所謂「效率」。他不明白「真理是越辯越明」的道理,立法會的作用就是透過辯論,檢視政策在各方面有沒有錯漏,從而作出改正,避免日後出現問題,並平衡各方利益而得出最能符合眾人的出路,但梁這種只求速度,橫衝直撞的處事手法,只會為他人帶來災難。

在首場特首候選人電視選舉論壇上,唐英年不惜違反行會保密原則,指出梁振英在2003年一個政府高層會議上,討論應否繼續硬推23條時,梁竟說:「香港始終有一次要出動防暴隊同催淚彈對付示威人士!」更指為了打擊商業電台,建議把商台牌照年期縮短,梁振英即時黑面否認,但有前商台知情人士透露,當年商台以鄭經翰、黃毓民兩名嘴封咪換取12年牌照;而且唐的指控亦非常具體;加上唐再發表聲明,表示基於公眾利益揭露真相,並願承擔一切後果。如斯悲壯的行為,真的很難讓人不相信唐所言。而這種種打壓示威人士、言論自由的行為和言論,不就是共產黨的慣常手段嗎?

「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裡來,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裡豈能摘無花果呢?」(馬太福音7:15–16)

「太極」傳人


自從梁振英準備參選特首開始,就不時公開批評曾蔭權政府的施政來爭取對政府不滿的廣大市民支持,擺出一副跟特區政府劃清界線的態度,實在匪夷所思。雖知香港是「行政主導」的社會,施政出現問題,是整個行政組織,即香港行政會議的責任。不要忘記,自回歸以來,梁已是行政會議成員,他所說的一大堆問題也非今天才出現,作為資深行會成員,他是否要為這些問題負上責任?而這名行會召集人竟可當成完全與自己無關。他這些有如推卸責任的言論,已惹怒不少行政會議的其他成員和公務員,認為他身為行會召集人,竟然如此公然向政府抽水,實在令人難以接受。若一個人對自己所任的職務欠缺基本的忠誠,對錯失也只會卸膊,我們又如何相信他擔任特首後會盡忠職守呢?

梁振英的轉移群眾視線的能力亦相當驚人,在梁被西九規劃比賽漏報利益醜聞纏身,被傳媒弄得焦頭爛額之時,立馬投下「唐宮」僭建醜聞的炸彈,善忘的香港傳媒馬上把焦點放在監視唐宅身上,而忘記梁於「西九門」有關利益輸送的指控比唐英年的「僭建門」更為嚴重。因為西九事件涉及公眾利益、社會的廉潔。但唐的事件允其量只是「家事」,只要馬上向公眾道歉,找屋宇署職員處理,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弄致如斯田地,只怪唐的應變能力太低所致。而且最後梁亦被爆出僭建問題,梁的問題並不是「僭建」本身,而是「有口話人,沒有口話自己」的處世態度。

梁振英接受無線電視訪問時,反駁外界指他「識講唔識做」,他指出外國有不少例子證明,擔任政府領導不一定要做過官員,有行政經驗不代表有管治能力。 但是他為了當選特首,就得罪了一大班公務員和同僚,很難令人相信他是一名懂得「管治」的人。

「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馬太福音7:3–5)  

梁的管治能力


梁振英擔任城市大學校董會主席時,曾用狠辣的手段打壓工會活動和言論自由。城大教職員協會主席謝永齡批評,梁以營商手法營運城大,不經諮詢下突然取消職員退休公積金制度,嚴重打擊員工士氣。有城大教師更批評,梁任內曾向協會執委發出律師信。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高級導師陳士齊指出,梁振英出任校董會主席期間,校方突要求收回城大教職員協會的房間,打壓工會手法狠辣。面對指控,梁「照舊」全盤否認,更將責任推卸給校董會,又指這並非校董會主席的工作。但若無梁首肯,校方會做出這種事情嗎?而在城大教職員協會於特首選舉前進行的教職員問卷調查,就梁振英擔任城大校董會主席進行評分,結果梁的表現劣評如潮,以10分為滿分,梁在個人品格各項均只有近乎0分的水平,他最欣賞自己的領導能力也只獲1.25分,整體表現平均只有0.86分的超低評分。根據《蘋果日報》報導,有員工指控梁振英將城大當作政治舞台,為了炫耀自己的政績,在沒有諮詢員工及在政府反對下,一意孤行成立獸醫學院,然後透過改革薪金制度榨取員工的工資, 以推行開支龐大的獸醫學院項目,有傳有兩名主管級人員因在削減薪酬事件中,表現較為支持員方和工會,結果被梁解僱,其中一人由於合約未完,被投閒置散,至合 約屆滿後不獲續約;有教職員形容梁振英如毛澤東般專制獨裁;有任職25年的資深教職員批評,梁是其遇過最差的校董會主席;亦有教職員指,梁的管治如同納粹黨,任內製造白色恐怖,肆意打壓校園內的言論自由;有員工甚至比喻他在任三年,一如日軍侵佔香港三年零八個月的黑暗歲月,城大如毛澤東極權統治下的中國。連一所大學也管不了,梁生,你真的認為自己可以管理好一個有七百多萬人口的城市嗎?

而蕭若元甚至於《香港的命運》一書中直言梁振英就如新朝的王莽一樣。在未登上帝位前,王莽禮賢下士,清廉儉樸,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窮人,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深受眾人愛戴,在關心基層上與梁十分相似。王莽當上皇帝後馬上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及山林川澤收歸國有,不停回復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以為天下就自然得到治理,由此可見王莽是一個事事復古,脫離現實的政治家。由於政策多存在不合時宜之處,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不斷挑起各貴族和平民的不滿。而梁一直堅持要將現時的三司十二局重組成五司十四局,否則政府便不能建設更多公屋和提供更多土地,其思維和王莽一樣荒謬。而且臃腫的架構只會令到政府結構更為複雜,運作時也只會更為緩慢,亦造成大幅增加公帑的開支(每年7,200萬港元),更甚是造成整個公務員體系的不知所措。所幸的是香港還有立法會,才不讓他得逞,否則香港很快變成另一個新朝。

還有梁和其管治團隊作出無視經濟學的增加供應同時不拉低樓價的「理論」;因「運動場太多」而把運動埸改建成公屋的呼籲;為了討好排外民粹,不了解雙非問題的真相,無視香港人口老化,私家醫院可能因此而破產或要大幅裁減婦產科人手的「雙非零配額」。那些缺乏實際處事經驗、志大材疏、剛愎自用、只懂爭權奪利之輩,才是世上最危險的人物。

梁營公關,藉著年輕一代普遍對其過去負面新聞缺乏認識,巧妙地將梁振英塑造成基層代表,讓社會上鬱鬱不得志的人,把希望寄託在梁身上。他的本質根本就是一頭「披著羊皮的狼」,諸位請勿被其美麗的包裝欺騙了,君不見當年共產黨也是以貧富均等、打擊土豪劣紳為名,所造成的萬劫不復的境地嗎?

各位,請勿被「狼」騙了還幫他數錢,《那些年,我們不能一起選的特首 》(原曲: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改詞:yeungchi0429)


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

平安夜

後天就是聖誕節,雖然已經有不少歷史學家和解經家証明耶穌基督並非12月25日出生,不過既然聖經並沒有記載耶穌出生的日子,日子錯了也沒有甚麼大不了。反而我們應該重視基督降生為人對我們的意義多於祂的出生年月日。

「耶穌」這名字,意思是「耶和華是救贖主」。祂的降世為人,是要透過祂的死作為贖價,把世人從罪裡拯救出來;並藉著祂的復活戰勝死亡,使人不至於因罪滅亡,反得永生。因此耶穌的誕生可說是上帝整個救贖計劃高潮的開始。

「耶穌基督降生的事記在下面:他母親馬利亞已經許配了約瑟,還沒有迎娶,馬利亞就從聖靈懷了孕。他丈夫約瑟是個義人,不願意明明的羞辱他,想要暗暗的把他休了。正思念這事的時候,有主的使者向他夢中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他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他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馬太福音1:18–23)

「當那些日子,該撒亞古士督有旨意下來,叫天下人民都報名上冊。這是居里扭作敘利亞巡撫的時候,頭一次行報名上冊的事。眾人各歸各城,報名上冊。約瑟也從加利利的拿撒勒城上猶太去,到了大衛的城,名叫伯利恆,因他本是大衛一族一家的人,要和他所聘之妻馬利亞一同報名上冊。那時馬利亞的身孕已經重了。他們在那裡的時候,馬利亞的產期到了,  就生了頭胎的兒子,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裡,因為客店裡沒有地方。在伯利恆之野地裡有牧羊的人,夜間按著更次看守羊群。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牧羊的人就甚懼怕。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裡,那就是記號了。忽然,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神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 」(路加福音2:1–14)

最後我們以詩歌《平安夜》(Silent Night 曲:Franz Xaver Gruber 詞:John Freeman Young),一同記念耶穌的誕生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All is calm all is bright 
Round yon virgin Mother and Child 
Holy infant so tender and mild 
Sleep in heavenly peace     Sleep in heavenly peace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Shepherds quake at the sight    
Glories stream from heaven afar    
Heav'nly hosts sing Alleluia    
Christ the Savior is born     Christ the Savior is born     
Silent night, holy night    
Son of God love's pure light. 
Radiant beams from Thy holy face   
With the dawn of redeeming grace    
Jesus, Lord, at Thy birth     Jesus, Lord, at Thy birth

香港濕地公園

早幾天我們一家和小姪子一起到天水圍的香港濕地公園遊覽半天,大家都玩得相當盡興。而濕地公園的設施比我想像的好得多,我們大約下午一時入園,沒想到玩到五時閉園才離開(我原本以為花一小時就玩完)。

一進入訪客中心,就看到窗外的主角「水鳥」



其後我們進入濕地世界,發現館內飼養了不少動物,在夜行動物展館裡發現一隻很有趣的動物,但由於小姪兒怕黑,我還沒看介紹,就匆匆離開了,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牠是甚麼(事後發現這是假的)。這是用紅外線拍攝的照片,現在的科技真是先進


然後在香港濕地展館中看到這隻漂亮的金錢龜(Three-banded box terrapin),但由於金錢龜擁有極高的藥用價值而被大量補捉,製成中藥和龜苓膏,現已瀕臨絕種


被稱為「活化石」的馬蹄蟹(Horseshoe crab)


其後我們沿路上到一樓的觀景廊,再拍下幾張照片,不過由於我們沒有長鏡,這就是我們的照相機所能拍攝的最遠距離了



在觀景廊上有很多製作精美的雀鳥摺紙





穿過觀景廊就是兒童天地,那裡有很多適合小孩子玩,有關學習各種濕地知識的玩具。由於昨天不是公眾假期,人流很少,我們來時一個人也沒有,所以小姪兒和他的祖父母玩得不亦樂乎,而我就負責把他們玩的過程,全程錄下。

離開訪客中心,就是香港最出名的鱷魚—貝貝的家


這是濕地探索中心對外的景色


很漂亮的蘆葦叢


探索中心旁邊的蓮花池。由於蓮花是四季常開的植物,所以即使到了冬季還是會開花


錦鯉一條


從河畔觀鳥屋拍攝的鴨子



人參果


沿途景色


紅樹林



不過由於漲潮的關係,沒甚麼好看,唯有拿濕地探索中心的彈塗魚圖片充數


走完紅樹林浮橋後,由於小姪兒玩累了,再加上我們這些大人的肚子也餓了,所以我們決定放棄蝴蝶園和泥灘,回到訪客中心找吃。

回程時的景色



小姪兒嚷著要我拍的照片


飢腸轆轆的我們回到訪客中心,第一件事就是去大家樂用餐,基本上價錢和外面差不多。由於不想影響晚飯的食慾,所以我們只點了一份兒童餐、一盤魚肉燒賣和咖哩魚旦。燒賣和魚旦的味道普普通通,但那個兒童餐相當不錯,而且食物的款式亦相當豐富,最後我們三大一小一起吃那份兒童餐(笑)。

用餐後,我乘著無人的時機,在養殖珊瑚魚的魚缸旁拍了幾張照片


在生態迷宮玩了一會後,我們就盡興地打道回府。希望在明年花開的時候有機會再去一次。

綜合來說,濕地公園是一所設計非常出色的生態主題公園,可說是集教育和旅遊於一身。園方非常重視生態教育,特別是對小朋友。園內有很多設施和配套都為小孩子而設,用生動的方法從小培養孩子們對各種生態環境的興趣,比香港某間死板地灌輸環保智識,以動物為主題的某主題公園好多了。唯一缺點是園內景色很受季節和潮汐時間的影響,若果想看到某些特別的景色,真的要算準時間,再加上少少運氣才行。

雖然作為政府設施,三十元好像貴了一點,但在我來看非常值得。尤其是對家中有小孩的家庭,這真的是非常好的親子活動。不過作為大人,如果你對攝影或生態學沒有興趣,可能會感到有點悶。另外要注意的,是假日盡量不要駕車前往,因為園內的停車場很小,我們平日去時,停車場幾乎泊滿車子,假日前往可能要到天水圍找車位。

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LEGO聖誕村

最近兄嫂帶了一對小姪兒回港探望我們。由於哥哥很喜歡LEGO(下圖是他的作品),於是我們一起去了最近很hit,位於香港時代廣場的「LEGO聖誕村」。


因為我們是駕車前往,所以把車子泊好後,我們馬上乘電梯往二樓大堂。一離開電梯大堂,我們就馬上進入LEGO的世界


這個「LEGO聖誕村」是由香港的LEGO迷根據北歐的樓房及街景砌成,再由LEGO總公司把它們以20倍放大而成


而我來到的第一件事,當然是把那個聖誕村的積木模型拍下來


再來多角度拍攝





我很喜歡這對結婚公仔


其後我們到露天廣場繼續拍照,但由於很多照片不是反光,就是有姪兒們在鏡頭內,所以我只有一張在露天廣場拍的照片能post上來


之後我們回到二樓準備離開,我很喜歡那五個懸在半空中的聖誕老人


但小姪子嚷著要乘大堂的電梯看風景。因為他很少有機會乘搭這種背後是透明的電梯,所以母親大人常取笑他是「來自墨爾本的鄉下仔」(笑)。不過這也讓我有機會來個空中拍攝,因為要幫忙看管這兩個活潑過度的小傢伙,不能脫隊


再來一張


最後我們一起和這個「LEGO聖誕村」說聲bye bye了


除了有可愛的LEGO公仔和建築外,由於這也是LEGO公司慶祝80週年的活動,所以場內亦有一個小型展覽介紹LEGO公司的歷史,記得不要錯過。

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香港移民潮

自香港開埠以來,就不斷有人移民外國,但數當中最為猛烈的移民潮,必定是由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移民潮。

香港回歸


由於香港不少居民曾經在中國共產黨的統治下經歷各式各樣的政治動盪,因此他們和其後代普遍對中共缺乏信心,甚至感到抗拒。根據陳秉安著作的《大逃港》一書指出,這些人佔了香港人口的一半。

自1980年代,中國及英國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部份港人對前景感到不明朗而心生恐懼。直到1984年12月19日,中國與英國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確立英國於1997年把香港主權移交予中國。而在整個談判過程中,香港人也無法參與談判。因此,不少港人覺得自己有如貨物一般被雙方政府拿作交易的籌碼,再加上英政府只為新界原住民和公務員提供居英權,所以即使不少港人因英政府的德政而創出的經濟奇蹟而感恩,但同時對被英政府出賣而心生怨懟。而羅大佑、蔣志光的《皇后大道東》(1991 曲:羅大佑 詞:林夕),就道盡當時香港人的心聲


移民潮


不少港人或他們的長輩都曾因經歷過國內的動盪時期,而經合法、甚至是非法的手段來到香港定居(這些人被稱為「逃港者」),他們當然不願意再受共產黨的統治,既然已經「逃」了一次,那麼再「逃」一次也沒甚麼大不了。再加上1989年六四事件中共的血腥鎮壓,於是以這些逃港者和他們的後代為首,不少富有、或有技能的人士,都選擇移民外地,亦有不少人選擇當黑市居民。因此在198、90年代,香港人拿旅遊和留學簽證都非常困難,因當地政府擔心有人入境後不願離開,成為黑市居民。這情形直至97回歸後局勢穩定下來,還有首任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在外交上的努力,才得到改善。溫拿樂隊的《小島夢》(1993 曲:譚詠麟 詞:黃真),就是描述香港人對「移民」的掙扎


「太空人」


但是移民亦衍生不少社會問題,其中之一是「太空人」。「太空人」泛指那些移居外地後,因找不到較好的工作機會,丈夫回到原居地繼續工作,妻兒留在當地生活的家庭。 由於家人之間長期分開兩地,當年的通訊網絡並不發達,長途電話費亦非常昂貴,導致感情容易生變。當中最普遍的情況是丈夫受不住誘惑,出入風月場所,甚至「包二奶」;亦有妻子抵受不了深閨寂寞,和身邊的男士出軌,從而製造不少破碎家庭。林子祥的《海誓山盟》(1987 曲:林敏怡 詞:潘源良),就是鼓勵這些夫妻不要動搖,繼續持守這個「愛的誓言」


留下的人



有人選擇「離去」;亦有不少人選擇「留下」,接受回歸祖國的現實。當中有些人當年費盡心思、九死一生地「逃」來香港,實在不願「逃」多一次;亦有很多人已視香港為自己的家、自己的根而不願離開;當然亦有人心想離開,但既沒金錢,又沒能力,又不願當黑市居民而「被迫」留下。以下這首歌是當年Beyond不願香港市民因回歸而離開,鼓勵大家堅持下去,不要離開這個充滿回憶的地方而寫的歌曲《無悔這一生》(1989 曲:黃家駒 詞:盧國宏)


若然香港人能有機會選一首「區歌」,我一定會選許冠傑的《同舟共濟》(1990 曲詞:許冠傑),這首歌真的是當年香港人的主題曲。 現在再聽,就好像是二十多年前的許冠傑寫給現在的香港人一樣,這就是許的歌的「不老」魅力。既然決定留在這裡,真是希望「破鏡明日定會重圓,時局定必得好轉,懷著希冀, 再創造時勢,令到這條船,永久溫暖」、「但願日後獅子山下,人人團結,永不分化」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林子祥 - 最難忘的你(1992)


可能有人覺得奇怪為甚麼我老是介紹老舊的專輯,其實我也有介紹新專輯的(詳見《八三夭 - 最後的831(2012)》一文)。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比起現在隨便把十首「爛」歌組合起來就成為一張「新專輯」,從前的專輯製作認真多了。

今日要介紹的是林子祥於1992年發行的專輯《最難忘的你》,這大碟最令人「難忘」的地方,當然是專輯封面那張把林子祥的頭像, key上名畫《蒙羅麗莎》的爆笑照片。專輯內頁亦充斥著各式各樣把林的頭key在不同名作上的照片。

當然除了包裝,該大碟仍繼續林子祥的優良傳統,音樂質素高得驚人。雖然只有八首歌(這是因為《街頭霸王榜》實在太長了),但每一首都屬精品。讓我們細細品味這張高水準的專輯。

《獨來獨往》(曲:黃安 詞:潘偉源)



繼《十分十二吋》後,林子祥又一串燒歌,《街頭霸王榜》(編曲:鍾定一),有甚麼歌是你認識的呢?




這是香港電台節目《頭條新聞》於1997年香港回歸時用《街頭霸王榜》製作,回顧自1982年英國政府與中國政府討論有關香港前途問題開始,到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這段時間所發生的社會大事,是該節目的經典製作


 

《改變常改變》(曲:林子祥 詞:潘偉源),TVB電視劇《大家族》的主題曲那時自己很沉迷這套劇集,不過由於年代久遠,很多劇都已經不記得了但對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是該劇是第一套我看過用敘法撰寫的劇本、主要男角都有心臟病還有劉錫明真的很帥(笑)


  

《人海中一個你》(曲:林子祥 詞:林振強),《大家族》的插曲


 

2012年12月16日 星期日

論方言的恩賜

這是本blog第三次討論《哥林多前書》這卷書,寫這麼多次一方面是因為過去一年花了不少時間去研讀該卷聖經;另一方面是使徒保羅在這卷書探討了不少教會會遇到的問題。今天要討論的是有關「方言」的恩賜。

保羅於13章描述了愛的重要性(即著名的「愛之篇」)。他指出恩賜的目的,是要把愛具體地實現在教會中。因此,恩賜的造就性,就是愛的同義詞。但哥林多教會所推崇備至的恩賜,卻是最少造就教會,並且帶有炫耀性質的恩賜—說方言。因此保羅要以一大篇幅,讓受書人了解這恩賜的真相。

先知講道與說方言的比較


「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其中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那說方言的,原不是對人說,乃是對神說,因為沒有人聽出來。然而,他在心靈裡卻是講說各樣的奧祕。」(哥林多前書14:1–2)

這裡所指的「說方言」並不同於使徒行傅2:4那種未經學習就能說別地的語言,而是指人直接受聖靈感動,在情緒激昂中,享受與上帝心靈相交、禱告,並且口中發出一種不為人明白的舌音,並不是一種語言。 所以說方言的人,不是向人說話,而是向上帝說話。因此除了上帝外,沒有人能明白他所說的。雖然他個人會在心靈上得到幫助,使信心得堅固,對上帝的愛和獻身的心志會得到加強,但是對於旁人並沒有一點兒幫助。情形就有如一位武林高手一樣,即使他有如何深厚的內功、刀槍不入,那也只是對他自己有益;要擊敗壞人,鋤強扶弱,成為一代大俠,還是需要有招式的配合。

「但作先知講道的,是對人說,要造就、安慰、勸勉人。說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講道的,乃是造就教會。我願意你們都說方言,更願意你們作先知講道;因為說方言的,若不翻出來,使教會被造就,那作先知講道的,就比他強了。」(哥林多前書14:3–5)

相反作「先知講道」的,是對人說,為要造就、安慰、勸勉人,切實地乎合13章所提的愛的原則。 若然要把「說方言」成為造就教會的恩賜,就必須要把方言翻譯出來,即是把說方言轉化成先知講道,使人得益。

實例及應用


「弟兄們,我到你們那裡去,若只說方言,不用啟示,或知識,或預言,或教訓,給你們講解,我於你們有什麼益處呢?就是那有聲無氣的物,或簫,或琴,若發出來的聲音沒有分別,怎能知道所吹所彈的是什麼呢?若吹無定的號聲,誰能預備打仗呢?你們也是如此。舌頭若不說容易明白的話,怎能知道所說的是什麼呢?這就是向空說話了。世上的聲音,或者甚多,卻沒有一樣是無意思的。我若不明白那聲音的意思,這說話的人必以我為化外之人,我也以他為化外之人。你們也是如此,既是切慕屬靈的恩賜,就當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哥林多前書14:6–12)

保羅進一步引用樂器、號聲、不同語言的例子,說明人所說的話,如果聽的人不明白,是沒有用處的。「聲音」是指人的語言,這些聲音的出現,以溝通為目的,使交談的雙方都明白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化外之人」是指外國人,當時希臘人稱落後的民族為「化外之人」,其中帶有鄙視的口吻。「我也以他為化外之人」,即彼此不能溝通,甚至因著誤會而懷有敵意。 保羅再一次強調信徒要追求的是造就人的恩賜。

詳論說方言的恩賜


「所以那說方言的,就當求著能翻出來。我若用方言禱告,是我的靈禱告,但我的悟性沒有果效。這卻怎麼樣呢?我要用靈禱告,也要用悟性禱告;我要用靈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 不然,你用靈祝謝,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既然不明白你的話,怎能在你感謝的時候說阿們呢?你感謝的固然是好,無奈不能造就別人。」(哥林多前書14:13–17)

「我的靈」是指人的靈在聖靈的感動下,與上帝相交。「悟性」是指人的認知能力。說方言的人並不明白自己在說什麼,因此對悟性沒有果效。「阿們」是沿至猶太人的敬拜,表示完全贊同剛才所說的話,包括禱告的內容。保羅在這裡提到既要用靈禱告,也要用悟性禱告,是要排除教會以為他完全否定說方言的價值,故在此作出澄清。

「我感謝神,我說方言比你們眾人還多。但在教會中,寧可用悟性說五句教導人的話,強如說萬句方言。」(哥林多前書14:18–19)

說方言是一種恩賜,施恩者是上帝,人應該因此而感謝上帝,而不是因得著恩賜而沾沾自喜,以此自誇。還有保羅並不是因沒有說方言這種恩賜,才大加反對,他只是重視能造就教會的恩賜,只要是對人有益,恩賜的種類並不重要。

「弟兄們,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然而,在惡事上要作嬰孩, 在心志上總要作大人。」(哥林多前書14:20)

「心志」是指人的思想。「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是指小孩子傾向令人眩目的表演,而不理會這行為是否有價值。這話暗示哥林多信徒喜愛表演性的恩賜,例如說方言,是一種幼稚的表現。 「惡事上要作嬰孩」是指要如嬰孩般天真無邪,不存著不良的動機,如以追求在屬靈恩賜上高人一等為目的。

「律法上記著:主說:我要用外邦人的舌頭和外邦人的嘴唇向這百姓說話;雖然如此,他們還是不聽從我。這樣看來,說方言不是為信的人作證據,乃是為不信的人;作先知講道不是為不信的人作證據,乃是為信的人。」(哥林多前書14:21–22)

這裡是引用了以賽亞書28:11-12,「外邦人的舌頭」是指上帝懲罰以色列人的方法,並不是為了激發他們的信心,而是見證他們的不信,因為因著他們的不信而使他們被迫居住在外邦人當中。同理,令人聽不明白的方言只是給不信的人作記號,並不是為了叫他們知罪,而是為了指證他們是不信的人,是上帝審判的標誌。 相反,先知講道能使人知罪,相信上帝。

「所以,全教會聚在一處的時候,若都說方言,偶然有不通方言的,或是不信的人進來,豈不說你們癲狂了嗎? 若都作先知講道,偶然有不信的,或是不通方言的人進來,就被眾人勸醒,被眾人審明,他心裡的隱情顯露出來,就必將臉伏地,敬拜神,說:神真是在你們中間了。」 (哥林多前書14:23–25)

若然在聚會中說方言,不信者可能因而誤會了教會和基督教,以致失去了得救的機會,「不通方言」成了他們被咒詛的記號。相反,若以先知講道取代說方言,便能使未信者知罪和認識真理,幫助他們悔改信主。

這段經文是由一位有說方言恩賜的人,寫給一群有同樣恩賜的人,說明恩賜必須以愛實行,以造就人為根本。並糾正誤用這些恩賜的情形。雖然這段經文處理的那種早期基督教現象,今天很多信徒都經歷不到。但五旬宗和靈恩派已在世界各地急速增長,成為基督教世界其中一個最大的集團,對這些群體來說,保羅的指示是最直接相關的。但對於我們如何追求和運用自己的恩賜,仍然是有很大的指引作用。

參考書目:

1. Curtis Vaughan and Thomas D. Lea(1992)梁康民譯《天道研經導讀—哥林多前書》天道書樓有限公司

2. 張永信(2005)《哥林多前書—教會時弊的良方—愛》明道社有限公司

3. Craig S. Keener(2007)紀榮智譯《細看哥林多前後書》明道社有限公司

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合唱曲

今天突然想做一個合唱曲特輯,見證一下這些歌曲的時代變遷。其實合唱曲在世界流行樂壇非常常見,當中尤以粵語流行為甚。我自己其實都頗為喜歡合唱曲,因為合唱的二人可以起到角色扮演的作用,使到歌曲內的故事變得更豐富。而且合唱的時候,也可使聽覺上更有層次感,還可以互相掩蓋大家歌唱上的缺點(笑)。

關正傑、關菊英的《倆忘煙水裡》(1982 曲:顧嘉煇 詞:黃霑),關正傑的復出(那怕只是唱一首歌),都是不少香港人的夢想。不過連顧嘉煇都請不動他,機會都是微乎其微的了。黃霑寫的歌詞,真的很有詩意,和現在那些不知所云的歌詞,簡直是兩個不同的境界
 

Peabo Bryson、Roberta Flack的《Tonight, I Celebrate My Love》(1983 曲詞:Gerry Goffin, Michael Masser),在我心目中,Peabo Bryson絕對是英語歌合唱之王
 
 
李中浩、梅艷芳的《邁向新一天》(1985 曲:林慕德 詞:黃霑)

 
合唱歌的經典,張智霖、許秋怡的《現代愛情故事》(1991 曲:李子恆 詞:潘偉源)


Celine Dion、Peabo Bryson的《Beauty and the Beast》(1991 曲:Alan Menken 詞:Howard Ashman)


Tale as old as time 
True as it can be 
Barely even friends 
Than somebody bends 
Unexpectedly 

Just a little change 
Small, to say the least 
Both a little scared 
Neither one prepared 
Beauty and the Beast  

Ever just the same 
Ever a surprise 
Ever as before 
Ever just as sure 
As the sun will arise  

Tale as old as time 
Tune as old as song 
Bittersweet and strange 
Finding you can change 
Learning you were wrong  

Certain as the sun 
Rising in the east 
Tale as old as time 
Song as old as rhyme 
Beauty and the beast

周慧敏、林隆璇的《流言》(1992 曲:林隆璇 詞:屠穎),這首歌真是道出了公眾人物的心聲


蔣志光、韋綺姍、張智霖、許秋怡、黃寶欣、甘子輝的《舊朋友》(1992 曲詞:蔣志光),蔣志光不再唱歌真是有點兒可惜 
 

李國祥、倫永亮的《總有你鼓勵》(1993 曲:李子恆、吳奇隆 詞:潘源良)
 
 
鄭伊健、陳小春的《熱血燃燒》(1996 曲:陳光榮 詞:方家煌)


我相當喜歡的兩位歌手,Whitney Houston、Enrique Iglesias的《Could I Have This Kiss Forever》(2000 曲詞:Diane Warren》,有Iglesias的地方,就有拉丁
  
 
張學友、梅艷芳的《相愛很難》(2002 曲:陳輝陽 詞:林夕),這亦是梅艷芳紀念入行20週年,邀請11名香港著名歌手合唱的專輯《With》的歌曲,該碟亦是梅艷芳生平最後一張原創專輯(泣)
 

永遠的回憶,梅艷芳、張國榮的《芳華絕代》(2002 曲:溫應鴻 詞:黃偉文)
 

 

周傳雄、陳慧琳的《再見北極雪》(2005 曲:周傳雄 詞:厲曼婷),我還是比較喜歡小剛老師的版本

 
真的是很歡樂的「父女」,迪克牛仔、弦子的《老爹》(2007 曲:陳冠甫 詞:馬嵩惟)

   
泳兒、海嗚威的《我的回憶不是我的》(2009 曲:朱其民 詞:周耀輝),合唱版比獨唱版好聽太多了

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潰瘍性結腸炎

甚麼是潰瘍性結腸炎?


若然大家有留意英超,特別是有關曼聯(Manchester United F.C.)的消息時,都會留意到在上一個球季他們的中場球員費查(Darren Fletcher)因患上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而要長期休息,直至今年九月才正式復出;我之前介紹的電影《Amazing Grace》的主角William Wiberforce一生也受盡此病的折磨。那麼究竟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怎樣的疾病?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炎症性腸病,患者多於20~30歲病發,病因不明,病灶局限於結腸的粘膜部分,由直腸開始慢慢地蔓延至整條結腸。患者的結腸粘膜會呈充血、水腫的狀態,並可以形成大小不等、容易出血的潰瘍。嚴重者的一大段結腸會缺乏正常的粘膜。病癥有腹瀉、腹痛、厭食、發熱、消瘦及糞便有血等。潰瘍性結腸炎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方法根治,病人需長期服藥抑制病情,經常反覆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也有一些病人會採取外科手術切除受炎症影響的部分「根治」此病,但這有如「斬腳趾避沙蟲」。雖然此症是如此難治,但安保徹教授於《免疫革命》(2004 夏淑怡譯 麥田出版)一書提出了一種獨特的看法。

安保教授的觀點


安保教授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血液中發現顆粒性白血球(neutrophil)的增生。當人的身體受壓時(這些壓力可來自外來的危險或精神上的壓力),交感神經(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會占優勢,人體內的顆粒性白血球隨之而增加。當它們增加過多時,就會與腸內的常在菌交戰而引起化膿性炎症。當這些常在菌被完全消滅後,這些免疫細胞便會進一步破壞腸內組織,使到組織發炎,這就是安保教授推論的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過程。費查作為世界最受歡迎足球隊的一隊成員,所受壓力可想而知;Wiberforce亦是在開始投身廢除奴隸販賣活動中時才受此疾困擾,看來「壓力」真是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成因。

安保教授還認為當身體有實質的毒素(如細菌),或是心靈的毒素(如心情苦悶)的進入,都會引起嘔吐、腹瀉,目的就是要把這些毒素排出體外。換句話說,潰瘍性結腸炎引起的腹瀉、腹痛,是出自身體的自然反應,亦是交感神經的反射作用。另一方面,安保教授一再強調顆粒性白血球的數目是受交感神經左右。它的激增和細菌性感染無關,細菌感染只會令到它們被吸引到受感染位置,保護身體免受病菌的攻擊。只有因壓力導致的交感神經活躍,才會造成由顆粒性白血球引起的組織破壞。

當組織受損時, 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產生修復組織的反應,增加血流,導致發炎,使到患者因此而感到不舒服,但這是身體回復的必經狀態。可是,為了解決病患的不舒服感,現代醫療卻刻意用藥物減少血流、壓抑副交感神經的自癒反應,如發現紅腫就用消炎藥、發燒就用退燒藥。如此一來,雖然可以消除不舒服的症狀,卻抑制了身體本身為修復組織而產生的自癒反應,而錯失痊癒的機會。

在藥效還沒那麼強的時代,患者服藥後只是減輕症狀,不致於停止所有的自癒反應,所以問題不像今天那麼嚴重,亦讓人們產生這些藥物能根治此症的誤解。當藥效變強後,這些藥物完全壓制了發炎的症狀,身體的自癒就會中止,使得病情無法徹底根治。

所以比起服藥,消除壓力的治療更為重要。只要能擺脫壓力, 顆粒性白血球的數目就會回到正常的水平,症狀便能消失。可是如果只是進行對症療法,特別是長期使用消炎藥物時,只會讓病情更加惡化。因為這類藥物雖然可以止痛,但會造成顆粒性白血球的增加和減慢血液的流動,抑制身體自癒的速度,使病情更為惡化。可一旦停藥,因反彈作用,病情會在短時間急劇惡化,若患者無法了解這些不舒服的症狀是治療的必經過程而未去克服這個關卡,就會錯失痊癒的機會。

雖然安保教授的觀點至今並未得到主流醫學太大的重視,但我覺得他的推論相當合乎邏輯,亦有研究支持,而且越來越多研究顯示濫用消炎藥物對身體帶來各種壞處。因此我們應該反思現代醫療治療慢性病的方法,是否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