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氏故居位於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鎮,是中國近代史其中兩名風雲人物,中華民國前總統蔣中正(字介石,1887–1975)和其子蔣經國(1910–1988)的出生地
故居由包括位於溪口鎮內的玉泰鹽鋪、豐鎬房、文昌閣、小洋房、位於翠屏山的蔣母墓道、位於雪竇山的中國旅行社舊址、妙高台等建築組成,由於後三者離溪口鎮較遠,而前四者的位置較為集中,因此我們決定放棄雪竇山,留在溪口鎮參觀。
故居由包括位於溪口鎮內的玉泰鹽鋪、豐鎬房、文昌閣、小洋房、位於翠屏山的蔣母墓道、位於雪竇山的中國旅行社舊址、妙高台等建築組成,由於後三者離溪口鎮較遠,而前四者的位置較為集中,因此我們決定放棄雪竇山,留在溪口鎮參觀。
進入溪口,必先經過武嶺門。武嶺門原是一個小庵堂,蔣介石母親王采玉(1863–1921)常到那裡念經拜佛。1930年蔣介石把庵堂改建成三間兩層的武關式城門建築。門額兩面都鐫「武嶺」題字,正面為國民黨元老、著名書法家于右任所寫,背面為蔣介石親筆手書
溪口位於剡溪旁,依山傍水,景色優美,可謂人傑地靈
第一站是蔣介石的出生地玉泰鹽鋪,由蔣介石祖父蔣斯千(字玉表,1814–1894)於1871年開設,主售鹽、酒、米、菜餅、石灰及雜貨(蔣氏的家境還真不錯),樓下鋪面,樓上家居,後由蔣介石父親蔣肇聰(字肅庵,1842-1895)繼承。肇聰去世後,兄弟分家,蔣介石和其弟蔣瑞青(早亡)分得老房子豐鎬房,鹽鋪歸其同父異母兄長蔣瑞生(字介卿,1875-1936)經營。蔣介石出生翌年,因鄰居失火,殃及鹽鋪,後重建。其後於1948年,因白蟻蟲蛀,蔣介石出資重建。蔣氏出走台灣後,此處被政府接管,現作為蔣氏故居的一部份,對外開放
蔣介石的出生地
從鹽鋪往外看的景色
接著我們移師蔣介石故居,亦是蔣經國的出生地—豐鎬房
只要付錢,就可和上圖那位坐在門外,貌似蔣介石的老人拍照。如若被他發現如本人般沒付錢就向他拍照的人,他就會
蔣介石的祖父輩有兄弟三人,以夏、商、周排行,蔣介石屬老三周房子嗣。蔣介石父親蔣肇聰身故後,蔣介石和其弟蔣瑞青承襲「周房」,長輩們以周朝兩代開國君王文王和武王的建都之地豐邑和鎬京之名,定房名「豐房」、「鎬房」給蔣介石兄弟,兩房合稱「豐鎬房」
根據導遊解說,1932年,蔣介石依照風水命理,著手擴建豐鎬房,並大肆收購鄰近房子,可是下圖中那三間房子的主人,和蔣介石青悔竹馬的周順房不願遷出,聲言除非蔣介石親自向他談,否則一切免談。蔣介石不願和他鬧翻,所以放棄收購房子,結果導致整個建築群的風水格局被破壞,最後國民黨被共產黨打敗,蔣介石逃往台灣,但由於蔣介石在收購房子一事上,並沒盛氣凌人,因此得到上天憐憫,讓他可偏安台灣。雖然本人不信風水命理,但倒是相信性格決定命運,就是因為蔣介石做事不夠狠,無法在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對共產黨趕盡殺絕,最終讓共產黨反敗為勝。至於偏安台灣,一來是因為共產黨沒有海軍,二來國民黨有美國撐腰,論國力,當時中國還遠不及美國
後堂報本堂是蔣家敬天祭祖之地,神龕內供奉著蔣介石曾祖以下四代神主牌
左邊東廂房樓上是蔣介石第四任妻子宋美齡(1897–2003)的居所,右邊前廳是蔣介石元配,蔣經國生母毛福梅(1882–1939)念經誦佛之地
雖然蔣介石和毛福梅早已離婚,但仍讓毛氏住在蔣家西廂房內。1939年,日軍要求蔣介石和談,否則要炸平其老家。遭拒絕後,日軍戰機轟炸溪口,毛福梅於廚房外遇難
作為中華民國總統,擴建後的老家卻仍以素雅為主,全無咄咄逼人之勢
離開豐鎬房,我們回到鎮口
到位於武嶺門旁邊的文昌閣參觀
文昌閣原建於清代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1924年,蔣介石從廣東回鄉掃墓,見其楹棟傾斜,就出資請他兄長蔣介卿召集民工重建。完工後,蔣介石稱之為「樂亭」,並作《樂亭記》以描述其附近美景,但當地人仍稱之為「文昌閣」。文昌閣改建後,成為蔣介石的私人別墅和藏書樓。1927年蔣宋聯姻後,蔣介石更經常攜同宋美齡來此小住。西安事變後,肇事者之一的張學良(1901–2001)被送到溪口軟禁,第一個落腳點正是文昌閣,住了十天后才被移送至雪竇山中國旅行社招代所繼續軟禁,一年後再遷至別處,直到蔣氏父子逝世,李登輝(1923–)執政後,才重獲自由。1939年,日軍戰機轟炸溪口,文昌閣夷為平地,直到1987年,政府才撥款按原樣重建
由於我們來時正值深秋,二樓窗外的景色更美
文昌閣旁,正是蔣經國和夫人蔣方良(1916–2004)在溪口生活其間居住的別墅「小洋房」,兩者有通道相連
「小洋房」建於1930年,1937年蔣經國自蘇聯留學回來後便居於此處,直至1939年到贛州任國民黨行署專員為止。其間蔣介石為他請了兩位老師,嚴教不懈,要他研習經卷,撰寫「旅俄報告」—《我在蘇聯的日子》,定期交到蔣介石批閱,以消除其留蘇期間所受的共產思想影響(蔣經國留蘇期間曾加入共青團,和後來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的鄧小平關係要好),並和其妻蔣方良(蔣方良是白俄羅斯人)一起補習國文。以後蔣經國一家但凡回鄉省親,也多住在「小洋房」
蔣經國生母毛氏被日軍炸死後,蔣經國從贛州晝夜兼程為母奔喪,揮淚手書「以血洗血」四字,並勒石豎碑,立誓要報仇雪恨。日軍佔領溪口後,搗毀原碑。現存石碑為溪口光復後,蔣經國命人重新複製
樓下展示了不少由蔣氏後人贈送的珍貴文物和借出複製的家族照片
參觀完「小洋房」後,可沿來時通道回文昌閣,經另一出口到樂亭離開
由於剡溪是溪口鎮民賴以為生的溪流,衛生、飲用水,都在溪裡進行,讓早年長居國外的宋美齡深感不安,於是蔣介石為妻子在文昌閣旁增建一水塔,專為她供應食水
樂亭
雖然蔣氏故居在共產黨的勢力內,但官方評價對蔣氏父子倒是很正面,我想和事過境遷,不少相關檔案相繼公開有關吧。
後記:雖然本人非常喜歡研究歷史,但對清亡以後的近代史,就興趣缺缺。主要是基於近代史還在進行中,很多事情都尚未塵埃落定,加上當局者迷和一群肆意篡改歷史的人,很多人和事都存有兩極化的評價,蔣介石可謂當中的最佳例子。不過辛亥革命都已過了一百年,再加上今次旅程的激發,我想也是時候多花一點時間研讀近代史了(不過家中還有很多書未讀啊啊啊)。
雖然蔣介石和毛福梅早已離婚,但仍讓毛氏住在蔣家西廂房內。1939年,日軍要求蔣介石和談,否則要炸平其老家。遭拒絕後,日軍戰機轟炸溪口,毛福梅於廚房外遇難
作為中華民國總統,擴建後的老家卻仍以素雅為主,全無咄咄逼人之勢
離開豐鎬房,我們回到鎮口
到位於武嶺門旁邊的文昌閣參觀
文昌閣原建於清代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1924年,蔣介石從廣東回鄉掃墓,見其楹棟傾斜,就出資請他兄長蔣介卿召集民工重建。完工後,蔣介石稱之為「樂亭」,並作《樂亭記》以描述其附近美景,但當地人仍稱之為「文昌閣」。文昌閣改建後,成為蔣介石的私人別墅和藏書樓。1927年蔣宋聯姻後,蔣介石更經常攜同宋美齡來此小住。西安事變後,肇事者之一的張學良(1901–2001)被送到溪口軟禁,第一個落腳點正是文昌閣,住了十天后才被移送至雪竇山中國旅行社招代所繼續軟禁,一年後再遷至別處,直到蔣氏父子逝世,李登輝(1923–)執政後,才重獲自由。1939年,日軍戰機轟炸溪口,文昌閣夷為平地,直到1987年,政府才撥款按原樣重建
由於我們來時正值深秋,二樓窗外的景色更美
「小洋房」建於1930年,1937年蔣經國自蘇聯留學回來後便居於此處,直至1939年到贛州任國民黨行署專員為止。其間蔣介石為他請了兩位老師,嚴教不懈,要他研習經卷,撰寫「旅俄報告」—《我在蘇聯的日子》,定期交到蔣介石批閱,以消除其留蘇期間所受的共產思想影響(蔣經國留蘇期間曾加入共青團,和後來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的鄧小平關係要好),並和其妻蔣方良(蔣方良是白俄羅斯人)一起補習國文。以後蔣經國一家但凡回鄉省親,也多住在「小洋房」
蔣經國生母毛氏被日軍炸死後,蔣經國從贛州晝夜兼程為母奔喪,揮淚手書「以血洗血」四字,並勒石豎碑,立誓要報仇雪恨。日軍佔領溪口後,搗毀原碑。現存石碑為溪口光復後,蔣經國命人重新複製
樓下展示了不少由蔣氏後人贈送的珍貴文物和借出複製的家族照片
參觀完「小洋房」後,可沿來時通道回文昌閣,經另一出口到樂亭離開
由於剡溪是溪口鎮民賴以為生的溪流,衛生、飲用水,都在溪裡進行,讓早年長居國外的宋美齡深感不安,於是蔣介石為妻子在文昌閣旁增建一水塔,專為她供應食水
樂亭
雖然蔣氏故居在共產黨的勢力內,但官方評價對蔣氏父子倒是很正面,我想和事過境遷,不少相關檔案相繼公開有關吧。
後記:雖然本人非常喜歡研究歷史,但對清亡以後的近代史,就興趣缺缺。主要是基於近代史還在進行中,很多事情都尚未塵埃落定,加上當局者迷和一群肆意篡改歷史的人,很多人和事都存有兩極化的評價,蔣介石可謂當中的最佳例子。不過辛亥革命都已過了一百年,再加上今次旅程的激發,我想也是時候多花一點時間研讀近代史了(不過家中還有很多書未讀啊啊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