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Elisabeth(1992)

到目前為止,《Elisabeth》是我看過最出色的音樂劇,在我心目中它甚至超越了著名英國音樂劇作家Andrew Lloyd Webber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唯一可惜的是,該劇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英文或中文的版本。

《Elisabeth》是由Michael Kunze編劇,Sylvester Levay作曲的德語音樂劇,亦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德語音樂劇,亦已被譯成多國版本, 包括匈牙利、荷蘭、瑞典、意大利、芬蘭、韓國和日本(但就是沒有中文和英語的版本,泣)。不過由於該劇的名氣,在網上已經流傳不少該劇愛好者留下的中文劇情介紹,甚至是翻譯。所以即使我半句德文都不懂,也無阻我對該劇的理解。

《Elisabeth》以奧匈帝國皇后,被喻為「世界上最美麗的皇后」,Elisabeth(1837–1898,暱稱為Sisi)的一生為主軸的故事。Elisabeth是巴伐利亞的Maximilian Joseph公爵(1808–1888)和Ludovika公主(1808–1892)所生的孩子。由於雙親在王宮裡沒有任何職務,加上父親Maximilian Joseph並不喜歡宮內的繁文縟節,所以一家人都居住在遠離王宮的Possenhofen Castle生活。父親Maximilian Joseph常年雲遊四海,母親Ludovika則用全副心神栽培姐姐Helene(1834–1890)成為皇后,所以Elisabeth從小就在一個自由的環境成長,並且終生都不喜歡宮廷生活。

可惜天意弄人,原本母親Ludovika打算把當時18歲的姐姐Helene介紹給他們的表親,奧地利皇帝,即後來的奧匈帝國皇帝Franz Joseph I(1830–1916)認識,可是Franz Joseph I卻愛上了當時年僅15歲的Elisabeth,兩人於最後於相識一年後結婚。

但由於Elisabeth從來沒受過任何宮廷訓練,加上其愛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的性格,使到她一直和皇太后Sophie(1805–1872)處得不好。Sophie甚至剝奪其子女撫養權,Franz Joseph I雖然深愛護著她,但也不敢違背母親,使得Elisabeth在維也納的皇宮中更無依靠 。

於是Elisabeth離開宮廷,開始了漫無目的的旅行生活,旅行不僅變成了她生活的意義,而且亦幫助她忘記自己的痛苦,可是兒子Rudolf(1858–1889)的死卻讓她墮進深淵。Rudolf和她的母親一樣都是喜歡親近平民,熱愛自由的人,並希望把國家從君主制改為共和制,但最後在父親Franz Joseph I的阻撓下失敗。Franz Joseph I更強迫Rudolf娶一名他根本不愛的女人作為妻子,以鞏固皇族的血統。而Rudolf真正的愛人Mary Vetsera女男爵卻是平民出身,Franz Joseph I用強硬的手段,包括軟禁自己的兒子也要拆散他們,最後Rudolf和Mary Vetsera逃出皇宮,於Mayerling的小屋殉情自殺。

Rudolf的死亡,導致Elisabeth以後只穿黑色衣服,打著一把皮製陽傘,用一把棕色扇子遮住面孔,而這亦成為其為人所熟識的標誌性打扮。 最後Elisabeth被意大利無政府主義者Luigi Lucheni(1873–1910)所刺殺,結束其充滿戲劇性的一生。Elisabeth生前希望她寫的詩能在1950年發表,但這些詩一直到1980才發表。負責發表的Brigitte Hamann對Elisabeth的詩和畫進行分析後,撰寫了一本傳記,《Elisabeth:不情願的皇后》,首次向大眾完整展示了Elisabeth真實的一生,而音樂劇《Elisabeth》就是取材自該傳記,因此它比一般描寫Elisabeth的作品更貼近史實。

為了增加劇情的張力,音樂劇加入了一個新角色,死神(Der Tod),藉著死神對Elisabeth的追求,映襯出Elisabeth在生與死之間的爭扎。

在這裡我就不進行劇透了,接著我會重點介紹該劇的名場面:

《Prolog》(開場)


《Wie du》(像你一樣),愛自由和逃避,還真是一脈相承


《Der Letzte Tanz》(最後一支舞)


還是第一代死神Uwe Kröger唱得比較好


該劇名曲《Ich Gehör Nur Mir》(我只屬於我自己),亦是主角Elisabeth的心聲


《Elisabeth, Mach Auf Mein Engel》(Elisabeth,開門,我的天使)


《Milch》(牛奶)


《Ich Will Dir Nur Sagen》(我只想對你說)

《Kitsch!》(庸俗!)


《Wenn Ich Tanzen Will》(如果我想跳舞),2001年加上的新曲,可是我就是不太喜歡Máté Kamarás演的死神,就是太「肉緊」,在我心目中的死神應該是比較內斂的,但是有中文字幕的版本就只有他們的那個版本


還是第一代死神和Elisabeth深得我心


《Mama, Wo Bist Du?》(媽媽,你在哪裡?),拐不到大的,就來拐帶小的(汗)


《Nichts, Nichts, Gar Nichts》(沒有,沒有,甚麼也沒有)


Maya Hakvoort在1998年的版本表現得比較好


《Die Schatten Werden Länger》(闇影漸長)


我自己超愛下面那個日本版本,雖然出演死神的姿月あさと是女的,但她演的死神是眾多版本中最有氣勢的一個,而Rudolf井上芳雄亦都很出色,可是我在blogger的「插入影片」中找不到該段影片,唯有把link直接放上


《Wenn Ich Dein Spiegel Wär》(如果我是你的鏡子),有這樣的冷血母親,Rudolf還真可憐


《Boote In Der Nacht》(暗夜之舟),Elisabeth和Franz Joseph I的悲劇在於他們從來都不願為對方而放下自己


《Der Schleier Fällt》 (面紗飄落),最終死神終於等到Elisabeth了


最後Pia Douwes和Uwe Kröger的《Ich Gehör Nur Mir》、《Der Schleier Fällt》一同送上


想當初迷上《Elisabeth》時,在香港怎樣也找不到有關的影視產品(畢竟是德文),最後要上amazon才能訂到2001年德國Essen版的精選CD(就是第一張圖),不過真的是很好聽。那時youtube上的影片還沒有翻譯,所以始終不是太瞭解劇情。沒想到現在能夠輕鬆地找到該劇的中英文翻譯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