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香港海防博物館 Part 2 古蹟徑

離開位於最高處的堡壘,沿主路往山下走,就是古蹟徑,沿途可欣賞鯉魚門海峽一帶的景色


中央炮台( 一號)上的六十四磅第三型前裝線膛大炮


每一個炮台旁都有其專屬射程測距器


和彈藥庫


彈藥庫不但內藏炮彈,還放置了各種用來保養大炮的用具


中央炮台( 一號)對出的景色,亦是炮台的覆蓋範圍


位於將軍澳堆填區上的日出康城,即使是已收復,但其地底仍埋藏了大量堆填區時期留下的廢物


加上附近還有堆填區和污水處理廠仍在運作中,根本就不適宜居住


中央炮台( 二號)和其彈藥庫


從前的軍營殘蹟,牆上還留下二次大戰年間,日軍攻擊鯉魚門炮台時留下的彈孔


一棵生在壁爐內的大樹


要生成這樣實在不容易


若不用支撐,應該會馬上塌下來


四十毫米口徑博福斯式高射炮,是二戰年間駐港英軍所配備的武器


西炮台


炮台內的通道頗為狹窄


炮台內的射程測距器


和地下彈藥庫


九英吋前裝線膛大砲,原是鯉魚門炮台內的最重型武器,後被靈活性較高的四點七英吋速射炮取代,現展出的砲管,於1990年在金鐘花園地盤內出土


西炮台炮位


炮位對出的景色和射程的覆蓋範圍


儲水庫,這不是用來儲存食水,而是用來推動位於海邊的布倫南魚雷發射站內的蒸汽鍋爐


用來儲存布倫南魚雷所用潤滑油的儲油室


機房


從這條樓梯


梯上的景色


可到達海邊


可近距離欣賞維多利亞港的景色


同屬鯉魚門海峽防線一部份的魔鬼山,山上同樣有炮台,之前《山步行》也有介紹過


郵輪碼頭


布倫南魚雷發射站


布倫南魚雷是史上第一枚成功應用的魚雷,最初被用作大英帝國的海港防禦上,後因其射程短,加上難於在晚間發射的缺點,結果設施用不到二十年,在其發揮任何作用之前,就已被放棄


用來運送魚雷的路軌遺蹟


被鑿沈的添馬艦遺留的船錨



筲箕灣避風塘



上次於避風塘火災燒毀的船隻,在我們參觀當日還未被拖走


鯉魚門渡口砲台


砲口位置


從砲口望出去的景色


沿著這條樓梯往上走可回到正門


從樓梯看到的景色


西溝堡前的壕溝


西溝堡


維多利亞港


在回到正門前


還有一個彈藥加工場


現在是放置小型火炮和駐港英軍紀念碑的場所


無論是對古蹟的保護,還是博物館的內容,海防博物館是做得出色的,而且附近風景怡人,絕對值得一來( 若少一點「擦鞋」介紹就更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