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天父親大人發現原來屯門碼頭有一天三班,經東涌、沙螺灣,前往大澳的渡輪,所以我們決定來一次大澳半天遊。
由於我們也不知道會在大澳逗留多久,所以決定乘搭九時出發的早班船。原本打算在碼頭買早餐上船吃,不過到達後發現原來碼頭很小,根本沒有小食店(我們一家雖然已在屯門住了超過十年,但之前從沒來過屯門碼頭),又不夠時間前往附近商場買吃,唯有靠隨身帶著,預備於緊急時食用的朱古力充飢,到達大澳時才再找吃吧。
雖然是平日,但我們到達屯門碼頭時,已看到有不少人在等候,船靠岸的時候,小小的碼頭已塞滿了人,還好我們一早在閘口等候,否則就選不到好位置坐了。另外要注意的,是平日乘船採先到先得制,船坐滿了就要等下一班(不過下一班是在兩小時後),而且船很小,很容易坐滿,所以奉勸打算乘坐的朋友,最好提前5–10分鐘到達碼頭(假日要先購票才能上船)。
上船後,我們選了上層露天的位置坐,視野相當不錯,而且方便拍照,不過屯門至東涌段實在沒甚麼景色可言,直到船離開東涌,沿著大嶼山海岸行駛後,開始有值得一看的景色了。
首先是被我們前任政務司司長發揚光大的「昂坪三碌拎」(昂坪360)
若然在中途因風勢強大等等原因而暫停運作,困在纜車車廂內應該很恐怖吧
第二站,沙螺灣碼頭
有不少釣魚客在那裡下船
這裡應該是港珠澳大橋其中一個工作臺吧
哇!整艘駁船都是水泥車
若然不是背光+煙霞,應該更美
經過一小時的航程後,終於到達大澳了
甫一進入大澳境內,我們馬上嗅到一股非常濃烈的鹹魚味
這幢樓是斜的
終於看到大澳一大特色—棚屋了
大澳曾是香港的主要漁港,以捕獲黃花魚為主,世代以來,都是漁民的聚居地。由於他們認為在平實的土地上居住缺乏安全感,所以就在岸邊建造棚屋住下來,因此密密麻麻的棚屋,縱橫交錯的水道與橋樑,使大澳有「東方威尼斯」的美譽。可是由於香港水域的黃花魚產量從1954年開始下滑,到了1958年已不及1954年的一半,到現在野生黃花魚已近絕跡,這使到大澳整體漁業受到嚴重打擊,漁民單靠捕魚已難以維持生計,於是轉而從事海產加工和旅遊業。
上岸後,飢腸轆轆的我們,在一間茶餐廳解決我們遲來的早餐後,就周圍走走看了
由於大澳處於鹹淡水交界,因此有大量紅樹林生長(最近和紅樹林真是有緣份)
由於岸邊以乾的碎石地為主,所以可以和紅樹林來一個近距離接觸
還可以近距離觀察內裡的小動物呢!首先是彈塗魚
招潮蟹,這應該是北方凹指招潮蟹,牠們的樣子很像變形金剛(Transformers)的logo呢
另一品種,孤邊招潮蟹,那些招潮蟹很敏感呢,一有甚麼風吹草動,就馬上爬進旁邊的小穴裡,我要靜靜坐著,再用長鏡才能把牠們拍下來,相反拍彈塗魚就容易多了,基本上牠們是任拍不拘
離開紅樹林後,我們沿著新基街,向楊候古廟方向進發
黃牛兩隻
繼續前進
鹹蛋白是當地漁民製造傳統漁網的必備材料,有黏著的作用,餘下的蛋黃他們就會曬乾食用
終於到達楊侯古廟了。其實楊侯古廟是一所侯王廟,供奉南宋末年名臣楊亮節(?–1279)。南宋末年,元朝軍隊追殺宋帝時,楊亮節一直追隨宋帝,至今日香港境內一帶(記不記得宋王臺),其後病歿。楊亮節生前已被封侯,死後更被封為王,故稱為侯王,後人為記念其忠義,在九龍新界各地建立侯王廟以記念他
繼續沿著新基街走,就會到達觀賞中華白海豚的最佳陸上地點—觀豚灘岸了
沿著這條路一直走,經深尾、沙螺灣,就可到達東涌
不過我們對海豚沒甚麼興趣,稍事休息後,我們就走回村子
那應該是2000年的大火中留下來的遺跡吧
觀豚船
沒想到走呀走,已經走了超過兩小時,原本打算上虎山的,看來不夠時間了。由於船期接不上,我們乘大嶼山巴士先去東涌,再乘港鐵,於青衣轉乘綠色小巴回家。雖然好像很轉接,其實和去碼頭乘船的時間差不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