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地亞作為前南斯拉夫的第二大族群,從南斯拉夫時期開始,就因著政見上的不同(克羅地亞人支持以各族自治為本的「聯邦制」,而塞爾維亞人則支持一切以塞爾維亞為本的「大塞爾維亞主義」),而經常和主體民族塞爾維亞人發生衝突。但因時任總統鐵托(Josip Broz Tito,1892–1980)是克羅地亞人,對「大塞爾維亞主義」大肆打壓,以致兩族在其治下總算相安無事。
位於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的Ban Jelačić Square,以當年從奧地利王國手上取回克羅地亞自治權的克羅地亞總督Josip Jelačić(1801–1859)命名。南斯拉夫時期,由於政府不想挑起任何民族主義情緒,故以Jelačić是「外邦人的僕人」(因當時的總督是由宗主國委任,Jelačić本身也是克羅地亞人和奧地利人的混血兒)為由,把Jelačić的騎馬像移走,並把廣場改名為共和國廣場,直到克羅地亞獨立後,才移回原本的位置上
Jelačić騎馬像
位於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的Ban Jelačić Square,以當年從奧地利王國手上取回克羅地亞自治權的克羅地亞總督Josip Jelačić(1801–1859)命名。南斯拉夫時期,由於政府不想挑起任何民族主義情緒,故以Jelačić是「外邦人的僕人」(因當時的總督是由宗主國委任,Jelačić本身也是克羅地亞人和奧地利人的混血兒)為由,把Jelačić的騎馬像移走,並把廣場改名為共和國廣場,直到克羅地亞獨立後,才移回原本的位置上
Jelačić騎馬像
自鐵托死後,「大塞爾維亞主義」死灰復燃,到1989年,米洛舍維奇(Slobodan Milošević,1941–2006)就任塞爾維亞總統後,更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峰,故引起其他加盟國的不滿,造成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馬其頓、波斯尼亞相繼宣佈獨立。米洛舍維奇雖然不阻止那些加盟國獨立,但他認為全體塞爾維亞人都要生活在一個統一的國家內,於是支持那些已獨立國家內的塞族人獨立。這一政策導致有塞族人混居的地區發生嚴重武裝衝突,最終釀成長達八年的南斯拉夫內戰。
聖馬可廣場(St. Mark's Square)歷世歷代都是克羅地亞的政治權力中心,多座政府主要建築都座立於此,首先是克羅地亞國會
廣場旁的Banski dvori,從前是克羅地亞總督府,現在是克羅地亞政府的辦公處
克羅地亞雖然並不是前南斯拉夫最大的族群,但卻擁有前加盟國中最遼闊的土地,還擁有亞得里亞海內超過一千個島嶼的所有權,單是海岸線已接近六千公里
晨光下的史普利特
為了節省交通時間,跨海大橋實不能少。位於杜邦力夫的Franjo Tuđman Bridge,以克羅地亞國父,亦是該國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統,Franjo Tuđman(1922–1999)命名
這條超巨型水管
就是這樣把山上的雪水引進這個儲水池內
由於克羅地亞位處第拿里山脈(Dinaric Alps),山與山之間的風勢相當強勁,所以政府沿著山脈興建了不少風力發電裝置,希望未來能增加全國以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
由於鄰近亞得里亞海,在公元前時期已有古希臘人在此定居。加上之後分別被古羅馬帝國、匈牙利王國、威尼斯共和國、奧匈帝國等歷史文化根基深厚的古帝國統治,因此除了國家公園,克羅地亞更坐擁多達七個世界遺產,旅遊服務業順理成章地成為國家第一產業。
隨處可見的遺跡
特別是旺季期間相關行業更要面對人手嚴重短缺的問題,於是有不少因居住於鄉郊地區,而找不到工作的人,都會選擇在該段時間到各大旅遊城市做散工,以賺取不俗的報酬來維持全年的生計,到淡季時回到家鄉等待下一個旺季的來臨
由於和意大利只有一海之隔,克羅地亞早於公元前168年已是古羅馬帝國的行省,更是羅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250–312)的故鄉,因此當地深受拉丁文化的影響,亦使到於公元七世紀遷入當地的斯拉夫人(即是今日克羅地亞人的祖先),不像其他同胞般接受代表希臘文化的東正教信仰和採用西里爾文字,而是接受代表拉丁文化的羅馬天主教和採用拉丁文字,於是造成以下的有趣現象:在語言上,克羅地亞和其他前南斯拉夫加盟國一樣,都是採用斯拉夫語系,雙方在溝通上都完全沒有障礙,但就是看不懂對方的文字。
薩格勒布分成上下城區,要欣賞各具特色的天主教堂,就要坐纜車上上城區
當然也可以選擇步行
下城區
一上到上城區,就會見到如今薩格勒布市內保存得最好的防禦工事,警盜鐘之塔(Kula Lotrščak),於13世紀興建。攀上塔頂,可以三百六十度俯瞰整個薩格勒布市
聖凱瑟琳教堂(St. Catherine's Church),始建於十七世紀,為一巴洛克式教堂
Zagrebačka grkokatolička konkatedrala教堂,於十九世紀落成
聖馬可教堂(St. Mark's Church),始建於十三世紀
此教堂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其屋頂上,由兩個中世紀盾形紋章構成的馬賽克圖案:左方的紋章代表當時克羅地亞境內的三個王國,她們分別是位於紋章左上方的克羅地亞(位於今日克羅地亞的西部地區)、右上方的達爾馬提亞(Dalmatia,位於今日克羅地亞的西南方沿海地區,包括史普利特和杜邦力夫等海港城鎮)、下方的斯拉佛尼亞(Slavonia,位於今日克羅地亞的東部地區),右方的紋章正是薩格勒布的標誌
Svete Marije教堂,建於十八世紀
那些巴洛克式雕塑未免太精緻了
薩格勒布主教座堂(Zagreb Cathedral),不但是克羅地亞的標誌性建築物,亦是克羅地亞天主教會的中心,始建於1094年。但作為克羅地亞的標誌,因著戰亂和自然災禍,此大教堂可謂屢建屢毀。雖然如此,大教堂至今仍能成功地保存各種自十一世紀遺留下來的精品,更有部分克羅地亞顯要埋葬於此,包括上文介紹的Josip Jelačić。現在的建築,是大教堂經歷完1880年薩格勒布大地震後,以新哥德式建築風格重建而成
那些雕刻在中國建築真是看不到
由於那些雕刻實在太巧奪天工,自然要小心保護,所以每次整修,時間上都要以年來計算,左邊尖塔的整修已差不多完成,右邊那座仍需努力
大教堂前的聖母瑪麗亞與四尊天使雕像
大教堂亦是全克羅地亞最高的建築物
所以在市中心的任何一處,都很容易見到其身影
參觀完克羅地亞,就代表我們今次巴爾幹半島行程已到尾聲,下一篇Finale主要分享前往巴爾幹半島旅遊需要注意的事項,和推介一些本人認為值得花時間作深度旅遊的景點。
晨光下的史普利特
為了節省交通時間,跨海大橋實不能少。位於杜邦力夫的Franjo Tuđman Bridge,以克羅地亞國父,亦是該國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統,Franjo Tuđman(1922–1999)命名
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是前南斯拉夫加盟國中,唯二擁有完善高速公路網絡的國家
位於A1高速公路旁的克羅地亞第二大國家公園(第一大不用我說吧)Krka National Park,高速公路上的休息站有一觀景台可一窺當地的景色
Krka River和橫越Krka River的Krka Bridge
國家公園內的Skradin鎮
由於幅員廣闊,克羅地亞在地理上的多變性可謂盡情展現,單是國家公園就有八個
這條超巨型水管
就是這樣把山上的雪水引進這個儲水池內
由於克羅地亞位處第拿里山脈(Dinaric Alps),山與山之間的風勢相當強勁,所以政府沿著山脈興建了不少風力發電裝置,希望未來能增加全國以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
由於鄰近亞得里亞海,在公元前時期已有古希臘人在此定居。加上之後分別被古羅馬帝國、匈牙利王國、威尼斯共和國、奧匈帝國等歷史文化根基深厚的古帝國統治,因此除了國家公園,克羅地亞更坐擁多達七個世界遺產,旅遊服務業順理成章地成為國家第一產業。
隨處可見的遺跡
特別是旺季期間相關行業更要面對人手嚴重短缺的問題,於是有不少因居住於鄉郊地區,而找不到工作的人,都會選擇在該段時間到各大旅遊城市做散工,以賺取不俗的報酬來維持全年的生計,到淡季時回到家鄉等待下一個旺季的來臨
由於和意大利只有一海之隔,克羅地亞早於公元前168年已是古羅馬帝國的行省,更是羅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250–312)的故鄉,因此當地深受拉丁文化的影響,亦使到於公元七世紀遷入當地的斯拉夫人(即是今日克羅地亞人的祖先),不像其他同胞般接受代表希臘文化的東正教信仰和採用西里爾文字,而是接受代表拉丁文化的羅馬天主教和採用拉丁文字,於是造成以下的有趣現象:在語言上,克羅地亞和其他前南斯拉夫加盟國一樣,都是採用斯拉夫語系,雙方在溝通上都完全沒有障礙,但就是看不懂對方的文字。
薩格勒布分成上下城區,要欣賞各具特色的天主教堂,就要坐纜車上上城區
當然也可以選擇步行
下城區
一上到上城區,就會見到如今薩格勒布市內保存得最好的防禦工事,警盜鐘之塔(Kula Lotrščak),於13世紀興建。攀上塔頂,可以三百六十度俯瞰整個薩格勒布市
聖凱瑟琳教堂(St. Catherine's Church),始建於十七世紀,為一巴洛克式教堂
Zagrebačka grkokatolička konkatedrala教堂,於十九世紀落成
聖馬可教堂(St. Mark's Church),始建於十三世紀
此教堂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其屋頂上,由兩個中世紀盾形紋章構成的馬賽克圖案:左方的紋章代表當時克羅地亞境內的三個王國,她們分別是位於紋章左上方的克羅地亞(位於今日克羅地亞的西部地區)、右上方的達爾馬提亞(Dalmatia,位於今日克羅地亞的西南方沿海地區,包括史普利特和杜邦力夫等海港城鎮)、下方的斯拉佛尼亞(Slavonia,位於今日克羅地亞的東部地區),右方的紋章正是薩格勒布的標誌
Svete Marije教堂,建於十八世紀
那些巴洛克式雕塑未免太精緻了
薩格勒布主教座堂(Zagreb Cathedral),不但是克羅地亞的標誌性建築物,亦是克羅地亞天主教會的中心,始建於1094年。但作為克羅地亞的標誌,因著戰亂和自然災禍,此大教堂可謂屢建屢毀。雖然如此,大教堂至今仍能成功地保存各種自十一世紀遺留下來的精品,更有部分克羅地亞顯要埋葬於此,包括上文介紹的Josip Jelačić。現在的建築,是大教堂經歷完1880年薩格勒布大地震後,以新哥德式建築風格重建而成
那些雕刻在中國建築真是看不到
由於那些雕刻實在太巧奪天工,自然要小心保護,所以每次整修,時間上都要以年來計算,左邊尖塔的整修已差不多完成,右邊那座仍需努力
大教堂前的聖母瑪麗亞與四尊天使雕像
大教堂亦是全克羅地亞最高的建築物
所以在市中心的任何一處,都很容易見到其身影
參觀完克羅地亞,就代表我們今次巴爾幹半島行程已到尾聲,下一篇Finale主要分享前往巴爾幹半島旅遊需要注意的事項,和推介一些本人認為值得花時間作深度旅遊的景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