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香港太空館

由於過去數十年的太空科學發展迅速,使到這個於1980年開幕的香港太空館變得有點過時,內裡的展品如古董一般。又因為各相關學說的不斷更新,使到太空館內的資訊,不是錯漏百出,就是過時。以致過去十數年,入場人次不斷下降,從前萬人空巷的展覽廳,已變得人煙稀少,連原本至少要排一個小時才可以玩的模擬太空遊戲,到現在都可以任玩不拘,現在的太空館幾乎只靠天象廳每隔數月更新一次的影片以維持人流。有鑑於此,康文署宣佈將於今年十月五日起閉館,對自1991年(汗)沿用至今的展覽廳進行大翻新。既然都來這邊看影片了,那就順道來參觀一下,拍些照片,作為已逝去的童年時光的紀念,否則下次來就看不見這些古董了(笑)

我們先到樓上的天象廳看影片,然後再到同層的天文展覽廳參觀


首先是星座展示區,左邊是冬季,右邊是夏季


只要按下控制台上的按鈕,就可以看到那些常見星座的位置了,只是有部分按鈕已壞了‥‥


實在很佩服古人的想像力,從左到右,上至下,分別是天秤座、人馬座、天鷹座和天蝎座


雙子座、金牛座、獵戶座和御夫座


看著它們,總讓我想起《聖鬥士星矢》(笑)。

接著就是早前被批評得體無完膚,完全無視最新行星學說的「九大行星」模型(在新的學說中,原本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已被排除,在未發現新行星之前,現在的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 ,大家就當是欣賞古董吧


這個完全不按比例的太陽地球月球模型,有夠經典吧


觀眾可以控制的,製造月球環形山的模型


環形山是由隕石


直接撞擊沒有大氣層保護的月球表面而成



來自世界各地對北斗七星所作出的聯想,真是各式其式


天文展覽廳除了有星體介紹外,還有光學應用,如以下我們相當熟識的,利用紫外光照射螢光物質時所發出的可見光,來分辨真假紙幣


之後我們轉戰地下的太空科學展覽廳。

首先是古天文展示區,相傳是埃及人用來紀錄月相的伊尚戈骨


古埃及人的曆法


六分儀,用來觀察天體高度的儀器


接著就是火箭發展區,右方是十三世紀時期中國人所使用火藥箭,左方是十九世紀初期,由英國人設計,外貌已和現代的差不多的火箭,主要用於海戰上


多級式火箭操作


從單純的殺人武器,發展到能助人完夢的歷代火箭模型


V–2火箭,是史上最早能進入太空飛行,並投入實戰使用的彈道飛彈,由當時還在為納粹德國效力,被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NASA)喻為史上最偉大的火箭科學家,美籍德裔火箭專家,馮布朗(Wernher von Braun,1912–1977)所研發。V–2火箭的V,在德文是Vergeltungswaffe(復仇武器)一辭的縮寫,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納粹德國就是利用此火箭,從歐亞大陸飛越英倫海峽轟炸倫敦,造成英國本土超過三萬人喪生


東方一號(A–1 Vostok),是前蘇聯,也是人類史上首次載人上外太空飛行的火箭


美國意識到原來他們在太空競賽上已落後蘇聯很多,於是決定成立NASA,並從軍部徵用當時已投降美國的馮布朗和他的研究團隊加入,力求挽回頹勢,水星紅石(Mercury Redstone)正是他的團隊於美國的第一個載人太空計劃,水星計劃(Project Mercury,1959–1963)中所研發的載人火箭,不過由於還在試驗階段,此火箭所載的,不是人類,而是猩猩


土星火箭(Saturn rockets)是NASA繼水星計劃後所推行的另一載人太空計劃,太陽神計劃(Project Apollo,1961–1972)中,由馮布朗等人研發的火箭系列:右方的土星1B(Saturn 1B),由於推力較小,主要是用來作飛行測試和載人上太空實驗室;左方的土星V(Saturn V),是史上最大,推力最高的運輸火箭,亦是到目前為止唯一能成功載著太空人登月的火箭(太陽神計劃後,再沒有人類登上月球),馮布朗亦由納粹屠夫,成為美國國家英雄


代表中國航天發展的火箭模型


太陽神計劃後,美國重點發展可重複使用的穿梭機,以取代只能作一次性載人任務的太空火箭,不過穿梭機已於2011年退役,並被尚在研發階段的獵戶座太空船(Orion)取代,至於獵戶座這麼新的東西,已成為太空歷史博物館的太空館當然是沒有了


逛完太空站展覽區後


就完成整個太空館的參觀,小時候來時總覺得很大,為甚麼今次來就覺得是那麼小?

1 則留言:

  1. 我出世嗰年就係太空館奠基嗰年,細個又喺油尖大,不時去太空館,真係懷念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