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香港太空館

由於過去數十年的太空科學發展迅速,使到這個於1980年開幕的香港太空館變得有點過時,內裡的展品如古董一般。又因為各相關學說的不斷更新,使到太空館內的資訊,不是錯漏百出,就是過時。以致過去十數年,入場人次不斷下降,從前萬人空巷的展覽廳,已變得人煙稀少,連原本至少要排一個小時才可以玩的模擬太空遊戲,到現在都可以任玩不拘,現在的太空館幾乎只靠天象廳每隔數月更新一次的影片以維持人流。有鑑於此,康文署宣佈將於今年十月五日起閉館,對自1991年(汗)沿用至今的展覽廳進行大翻新。既然都來這邊看影片了,那就順道來參觀一下,拍些照片,作為已逝去的童年時光的紀念,否則下次來就看不見這些古董了(笑)

我們先到樓上的天象廳看影片,然後再到同層的天文展覽廳參觀


首先是星座展示區,左邊是冬季,右邊是夏季


只要按下控制台上的按鈕,就可以看到那些常見星座的位置了,只是有部分按鈕已壞了‥‥


實在很佩服古人的想像力,從左到右,上至下,分別是天秤座、人馬座、天鷹座和天蝎座


雙子座、金牛座、獵戶座和御夫座


看著它們,總讓我想起《聖鬥士星矢》(笑)。

接著就是早前被批評得體無完膚,完全無視最新行星學說的「九大行星」模型(在新的學說中,原本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已被排除,在未發現新行星之前,現在的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 ,大家就當是欣賞古董吧


這個完全不按比例的太陽地球月球模型,有夠經典吧


觀眾可以控制的,製造月球環形山的模型


環形山是由隕石


直接撞擊沒有大氣層保護的月球表面而成



來自世界各地對北斗七星所作出的聯想,真是各式其式


天文展覽廳除了有星體介紹外,還有光學應用,如以下我們相當熟識的,利用紫外光照射螢光物質時所發出的可見光,來分辨真假紙幣


之後我們轉戰地下的太空科學展覽廳。

首先是古天文展示區,相傳是埃及人用來紀錄月相的伊尚戈骨


古埃及人的曆法


六分儀,用來觀察天體高度的儀器


接著就是火箭發展區,右方是十三世紀時期中國人所使用火藥箭,左方是十九世紀初期,由英國人設計,外貌已和現代的差不多的火箭,主要用於海戰上


多級式火箭操作


從單純的殺人武器,發展到能助人完夢的歷代火箭模型


V–2火箭,是史上最早能進入太空飛行,並投入實戰使用的彈道飛彈,由當時還在為納粹德國效力,被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NASA)喻為史上最偉大的火箭科學家,美籍德裔火箭專家,馮布朗(Wernher von Braun,1912–1977)所研發。V–2火箭的V,在德文是Vergeltungswaffe(復仇武器)一辭的縮寫,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納粹德國就是利用此火箭,從歐亞大陸飛越英倫海峽轟炸倫敦,造成英國本土超過三萬人喪生


東方一號(A–1 Vostok),是前蘇聯,也是人類史上首次載人上外太空飛行的火箭


美國意識到原來他們在太空競賽上已落後蘇聯很多,於是決定成立NASA,並從軍部徵用當時已投降美國的馮布朗和他的研究團隊加入,力求挽回頹勢,水星紅石(Mercury Redstone)正是他的團隊於美國的第一個載人太空計劃,水星計劃(Project Mercury,1959–1963)中所研發的載人火箭,不過由於還在試驗階段,此火箭所載的,不是人類,而是猩猩


土星火箭(Saturn rockets)是NASA繼水星計劃後所推行的另一載人太空計劃,太陽神計劃(Project Apollo,1961–1972)中,由馮布朗等人研發的火箭系列:右方的土星1B(Saturn 1B),由於推力較小,主要是用來作飛行測試和載人上太空實驗室;左方的土星V(Saturn V),是史上最大,推力最高的運輸火箭,亦是到目前為止唯一能成功載著太空人登月的火箭(太陽神計劃後,再沒有人類登上月球),馮布朗亦由納粹屠夫,成為美國國家英雄


代表中國航天發展的火箭模型


太陽神計劃後,美國重點發展可重複使用的穿梭機,以取代只能作一次性載人任務的太空火箭,不過穿梭機已於2011年退役,並被尚在研發階段的獵戶座太空船(Orion)取代,至於獵戶座這麼新的東西,已成為太空歷史博物館的太空館當然是沒有了


逛完太空站展覽區後


就完成整個太空館的參觀,小時候來時總覺得很大,為甚麼今次來就覺得是那麼小?

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

愚昧的惡人

其實這篇文章的標題原訂為《你甚麼時候才學會專心踢球?》,不過當本人構思這篇文章的內容時,發現本文的主角,車路士(Chelsea F.C.)前鋒迪亞高哥斯達(Diego Costa),實在是太符合聖經《箴言》中對愚昧人和惡人的定義,於是乎一篇單純的「波經」,結果變成探討信仰的文章。

在聖經中,惡人其實是愚昧人的其中一種,因在神的眼中,只有「蠢人」才會違背祂的旨意去作惡

「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箴言 1:7)

所以在神的眼中,利用詭計使到對手,阿仙奴(Arsenal F.C.)後衛包列斯達(Gabriel Paulista)被逐離場的哥斯達,其實是徹頭徹尾的「愚昧人」。

英超首席惡人


哥斯達從前至今的「惡事」,在過去幾天的媒體報導中,已有詳細的記載:此人除了喜歡對對手「摸手摸腳」,常向對方球員作出兇狠攔截外,更喜歡挑釁對手(不過他自己本身也經常被對手成功挑釁),和向球證投訴,經常「扮球證」。從前已覺得前利物浦(Liverpool F.C.)球員,現巴塞隆拿(FC Barcelona)射手,蘇亞雷斯(Luis Suárez)已夠離譜了,沒想到他離開英超後,不但後繼有人,而且還「青出於藍」。

加上球會對其的包庇,哥斯達不但沒有收歛,還有變本加厲的趨勢。沒錯,已剛過去的那場主勝阿仙奴的比賽來看,他和球會好像從中得到莫大的好處,但實情是,哥斯達的行為,一無必要,二反而對自己和球隊有害。

不耍手段,也可獲勝


首先因奧斯卡(Oscar)復出,後防多了人願意回防補位,車路士的後防已比過去幾場賽事穩固很多,加上最近阿仙奴個別攻擊球員的狀態也不是好,即使是十一對十一,仍是車路士處上風,即使不用詭計,其實贏面也不少。

可是以過往的比賽所見,無論對手是強是弱,哥斯達都慣於使用詭計。由於腦中不斷想著如何害人,如何「搵著數」,哥斯達經常在賽場上流露出極不專心的一面,結果嚴重影響球隊的進攻速率。

如剛過去的賽事,上半場中段一個防守反擊中,哥斯達被對手「鏟跌」,於是他坐在地上,高舉雙手,示意球證出牌。但球證見到大部分阿仙奴球員尚未回防,認為形勢對車路士有利,故給他們「得益」,讓比賽繼續。可是因當時處於有利位置的哥斯達「掛住」和球證投訴,沒有馬上起身繼續參與反擊,結果讓阿仙奴球員趁機及時回防,使到原本大有機會取得入球的反擊,變回如老鼠拉龜般的陣地戰。事實上自哥斯達加盟車路士以來,類似情況時有發生

「奸詐人必陷在自己的罪孽中。」(箴言 11:6下)

相反哥斯達的「前輩」蘇亞雷斯,雖然也喜歡使詐,但勝在頭腦敏捷,當他判斷到不使詐所帶來的效益比使詐大,他絕不使詐或投訴,並專心於比賽中(不過反過來說,這其實正是當球隊處於劣勢,或整體實力不及對方時,其表現往往不特出的原因)。

作為出色的射手,若哥斯達能專心一點,又何止一季入二十球。

自以為聰明,其實是愚昧


接著就是「上得山多終於虎」的老生常談。沒錯,今次他是成功了,但這只是說明了對方比他更愚昧,並不代表他有多聰明

「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免得他自以為有智慧。」(箴言 26:5)

加上哥斯達自己本身也是脾氣暴躁的人,經常被對手成功挑釁

「愚妄人的惱怒立時顯露。」(箴言 12:16上)

以他的性格,根本沒做奸人的資質。若自以為聰明,勉強去做(所以才是愚昧),結果只會繼續做紅黃牌大戶,經常受停賽問題困擾。即使偶爾得到好處,也完全彌補不了這方面的損失,對球隊而言絕對是弊大於利

「惡人得利反受擾害。」(箴言 15:6下)

「愚昧人必被愚昧懲治。」(箴言 16:22下)

若哥斯達不改善自己的行為,不專注於自己的表現,他在場上的表現也難以再進步。至於球會若繼續包庇他的行為,不加以斥責,就只會不斷被由他引起的大小問題所纏擾

「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虧損。」(箴言 13:20下)

 「禍患追趕罪人。」(箴言 13:21上)

你還想做惡人嗎?

2015年9月18日 星期五

進化島奇觀@香港太空館


父親大人一直以來都很喜歡看這類生物紀錄片,早前看到這片的宣傳後,覺得很有趣,就提議來看了。

「進化島」所指的,是來自太平洋的群島,加拉帕戈斯(Galapagos)。驟聽之下,可能沒人知道這是甚麼地方,或對我們究竟有甚麼意義,但若說到這裡是激發達爾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撰寫《物種起源》(1859,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一書靈感的島嶼,大家就知道這就是傳說中既顛覆了達爾文,也顛覆了和他同世代的人的思維,定下現代生物學基礎的島嶼了。而這套紀錄片,就是介紹島上那些千奇百怪的生物,和探討造成這些生物「進化」成如斯模樣的原因。

由於加拉帕戈斯島只是於大約四百萬年前因海底火山爆發而形成的火山島,因此島上環境相當惡劣,連淡水源也沒有。一眾因機緣巧合,從四面八方來到這裡的動植物,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方式,去適應這個離最近的陸地國厄瓜多爾一千公里,周邊環境異常惡劣的新環境,因而演化成和大陸上的同科動植物完全不同的品種,當中有懂得潛水的蜥蝪(所有照片都均來自官網)


做著可愛求偶舞的鳥兒


在赤道生活的企鵝


飛不起的鸕鶿


還有蒲公英樹林


當然看影片自然比看照片有趣得多


不過來天象廳看片,最大的困難還是螢幕太大,即使坐後座,要一眼看全整個螢幕還是有點辛苦。而且不知是否因為設備已舊,對我們這些已看慣HD紀錄片的人來說,由這套曾經享譽全球的全天域電影放映裝置所播放的影片質素真的和高清有一段距離,最多只能達標清水平。

雖然在如今的天象廳看片真的有點問題,但因著片子的內容,還是很值得花些少時間和金錢來觀賞。

片長39分鐘,後座32元,前座24元,全日制學生、殘疾人士和六十歲以上人士有半價優惠。

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巴爾幹半島探索之旅 Finale 旅遊須知

由於早年受戰亂影響,所以相對其他歐洲地區,不少人對前南斯拉夫地區所知甚少,希望能藉這篇文章為大家解一解惑。

報團篇


由於語言不通,所以我們今次透過旅行社的幫助,幫我們一行四人顧了一名克羅地亞藉的中國人當我們的導遊兼司機。現在以這種方式遊歐越來越流行,雖然會比一般自由行昂貴一點,但好處是我們既可以自由選擇想參觀的景點和下榻的酒店,又不用自己去找前往目的地的方法,更不用擔心有語言障礙,而且因人數少,導遊們的服務一般也比較周到。想便宜點,可找多幾名旅伴負擔導遊費,亦可拜託旅行社找些級數較低的旅館留宿,那就既可以享受比一般旅行團更好的服務,又能得到自由行的彈性,亦不用付上太高昂的旅費了。

不過由於前南斯拉夫地區剛和平了不久,在當地生活的中國人仍很少,當中從事旅遊業的,就更少了。到目前為止在當地合資格的中國人導遊,五根手指也可數完。聽我們的導遊說,自克羅地亞兩年前正式加入歐盟後,政府大力推廣旅遊業,來當地旅遊的人數急速上升,造成導遊供不應求的情況。若在旺季的時候來,可能因不夠中國人導遊,而被迫要採用說英語的人當導遊,最糟糕的情況是只能請不諳英語的當地人當導遊,然後要再顧一名翻譯。

所以無論是打算參加旅行團,還是想自己組團的朋友,最好還是淡季去。

簽證篇


因本人是香港人,所以本文只以港人的角度來寫,若是其他國藉的朋友,只能說聲抱歉了。持特區護照的朋友,前往所有前南斯拉夫國家都享有免簽證待遇,至於持BNO的朋友,除了波斯尼亞、科索沃和馬其頓外,其他國家都能享有免簽證待遇。

不過即使拿著免簽證,並不代表閣下能通行無阻。因去前南斯拉夫地區旅遊通常都不只去單一國家,所以要經常以陸路形式過境,由於我們的導遊想帶我們看多點風景,老是帶我們過香港旅行團一般都不會過的關卡,而那些關卡的設施基本上都比較簡陋,連聯網電腦都沒有,所以他們經常對我們的護照充滿疑惑,因除香港以外所有中國人所持的護照都需要簽證,加上那些非英語國家通常對香港、中國大陸、英國三者之間的瓜葛都是零認識(不要說前南斯拉夫了,連德國航空公司職員都以為我們的護照過不了關),我們四人所持的護照又全是特區護照,「China」一字大剌剌地印在封面上(若是拿BNO,至少都是UK),所以隨了機場外(因有聯網電腦),我們每次過關都要花上很長的時間,等關員去核實資料,才可獲放行。所以持香港護照的朋友,若遇上這樣的情況,請不要大驚少怪。大家可以預先把護照包含的免簽證國家清單印出來,給有懷疑的關員看,可能會有點幫助。

兌換篇


整個前南斯拉夫地區,其實只有斯洛文尼亞和黑山可以使用歐元。至於克羅地亞正在申請加入歐元區,到現在還在審核階段,所以仍要使用自己本身的貸幣。

不過若大家去那邊旅遊,個人認為還是換歐元比較好,因即使不是在歐元區,部分商戶仍很樂意收歐元,而且不少商戶都接受以信用卡付款,所以消費上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若擔心會碰上既不收歐元,又不可用信用卡的商戶,大家可以用歐元在當地酒店或受認可的兌換店兌換少量當地貨幣以作不時之需,剩下的就留為紀念好了。

飲食篇


由於鄰近意大利,當地的飲食文化都相當意式,主食都是pasta,沿海地區食海鮮,內陸地區以燒鱒魚和肉食為主,雖然不像去日本般時有驚喜,但一點也不難吃,隨便一所餐廳都大約有中等至中上的水平,價錢比香港同級餐廳略便宜。

在整個行程中,本人最推介這間餐廳


由十六湖國家公園往薩格勒布方向開車,不用五分鐘車程就到,是一所很漂亮精緻的旅館內的餐廳,特別推介他們的奶油蛋糕,超好吃,而且和香港人的口味很接近,不會太甜。

治安篇


比起意大利,前南斯拉夫地區的治安真的是相當不錯,至少不用擔心隨時有搶劫犯。不過由於當地物價比歐洲其他地區便宜很多,所以每逢暑假,總有大量學生湧到當地渡假。那些學生的特色,就是喜歡醉酒,所以晚飯時間後,最好不要外出。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當地還有很多地方仍埋藏很多戰時留下的地雷,來自由行的朋友,切勿前往旅遊區以外的地方,更不要進入荒野,以免誤中地雷。

景點篇


由於其他國家並沒有進行資料搜集,所以我只集中介紹我們今次參觀的四國,當中比較值得參觀的地方,有塞爾維亞的貝爾格萊德要塞,黑山的科托爾,克羅地亞的杜邦力夫、戴克里先宮、十六湖國家公園和水磨坊。

還有一些本人想去,但最後因不順路而沒去的地方,包括塞爾維亞的中世紀古城斯塔里拉斯(Stari Ras),波斯尼亞古城莫斯塔爾(Mostar)和穆罕默德.帕夏.索科洛維奇橋(Mehmed Paša Sokolović Bridge),在黑山擁有全歐洲最深峽谷,塔拉河峽谷(Tara River Canyon)的杜米托爾國家公園(Durmitor National Park),克羅地亞古城普拉(Pula)和希貝尼克主教座堂(Šibenik Cathedral)。

到此為止,今次旅程屬於巴爾幹半島的部份就此完結了,巧合地和之前的《澳洲東南部健行之旅》的文章數目相同,不過這並不代表我們的旅程就此結束,因為我們還會在今次旅程的中轉站,德國的法蘭克福(Frankfurt)逗留多兩晚,才乘飛機回香港。

2015年9月11日 星期五

巴爾幹半島探索之旅 Part 13 克羅地亞

克羅地亞作為前南斯拉夫的第二大族群,從南斯拉夫時期開始,就因著政見上的不同(克羅地亞人支持以各族自治為本的「聯邦制」,而塞爾維亞人則支持一切以塞爾維亞為本的「大塞爾維亞主義」),而經常和主體民族塞爾維亞人發生衝突。但因時任總統鐵托(Josip Broz Tito,1892–1980)是克羅地亞人,對「大塞爾維亞主義」大肆打壓,以致兩族在其治下總算相安無事。

位於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的Ban Jelačić Square,以當年從奧地利王國手上取回克羅地亞自治權的克羅地亞總督Josip Jelačić(1801–1859)命名。南斯拉夫時期,由於政府不想挑起任何民族主義情緒,故以Jelačić是「外邦人的僕人」(因當時的總督是由宗主國委任,Jelačić本身也是克羅地亞人和奧地利人的混血兒)為由,把Jelačić的騎馬像移走,並把廣場改名為共和國廣場,直到克羅地亞獨立後,才移回原本的位置上


Jelačić騎馬像


自鐵托死後,「大塞爾維亞主義」死灰復燃,到1989年,米洛舍維奇(Slobodan Milošević,1941–2006)就任塞爾維亞總統後,更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峰,故引起其他加盟國的不滿,造成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馬其頓、波斯尼亞相繼宣佈獨立。米洛舍維奇雖然不阻止那些加盟國獨立,但他認為全體塞爾維亞人都要生活在一個統一的國家內,於是支持那些已獨立國家內的塞族人獨立。這一政策導致有塞族人混居的地區發生嚴重武裝衝突,最終釀成長達八年的南斯拉夫內戰。

聖馬可廣場(St. Mark's Square)歷世歷代都是克羅地亞的政治權力中心,多座政府主要建築都座立於此,首先是克羅地亞國會


廣場旁的Banski dvori,從前是克羅地亞總督府,現在是克羅地亞政府的辦公處


克羅地亞雖然並不是前南斯拉夫最大的族群,但卻擁有前加盟國中最遼闊的土地,還擁有亞得里亞海內超過一千個島嶼的所有權,單是海岸線已接近六千公里


晨光下的史普利特


為了節省交通時間,跨海大橋實不能少。位於杜邦力夫的Franjo Tuđman Bridge,以克羅地亞國父,亦是該國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統,Franjo Tuđman(1922–1999)命名


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是前南斯拉夫加盟國中,唯二擁有完善高速公路網絡的國家


位於A1高速公路旁的克羅地亞第二大國家公園(第一大不用我說吧)Krka National Park,高速公路上的休息站有一觀景台可一窺當地的景色


Krka River和橫越Krka River的Krka Bridge


國家公園內的Skradin鎮


由於幅員廣闊,克羅地亞在地理上的多變性可謂盡情展現,單是國家公園就有八個


這條超巨型水管


就是這樣把山上的雪水引進這個儲水池內


由於克羅地亞位處第拿里山脈(Dinaric Alps),山與山之間的風勢相當強勁,所以政府沿著山脈興建了不少風力發電裝置,希望未來能增加全國以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


由於鄰近亞得里亞海,在公元前時期已有古希臘人在此定居。加上之後分別被古羅馬帝國、匈牙利王國、威尼斯共和國、奧匈帝國等歷史文化根基深厚的古帝國統治,因此除了國家公園,克羅地亞更坐擁多達七個世界遺產,旅遊服務業順理成章地成為國家第一產業。

隨處可見的遺跡


特別是旺季期間相關行業更要面對人手嚴重短缺的問題,於是有不少因居住於鄉郊地區,而找不到工作的人,都會選擇在該段時間到各大旅遊城市做散工,以賺取不俗的報酬來維持全年的生計,到淡季時回到家鄉等待下一個旺季的來臨


由於和意大利只有一海之隔,克羅地亞早於公元前168年已是古羅馬帝國的行省,更是羅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250–312)的故鄉,因此當地深受拉丁文化的影響,亦使到於公元七世紀遷入當地的斯拉夫人(即是今日克羅地亞人的祖先),不像其他同胞般接受代表希臘文化的東正教信仰和採用西里爾文字,而是接受代表拉丁文化的羅馬天主教和採用拉丁文字,於是造成以下的有趣現象:在語言上,克羅地亞和其他前南斯拉夫加盟國一樣,都是採用斯拉夫語系,雙方在溝通上都完全沒有障礙,但就是看不懂對方的文字。

薩格勒布分成上下城區,要欣賞各具特色的天主教堂,就要坐纜車上上城區


當然也可以選擇步行


下城區


一上到上城區,就會見到如今薩格勒布市內保存得最好的防禦工事,警盜鐘之塔(Kula Lotrščak),於13世紀興建。攀上塔頂,可以三百六十度俯瞰整個薩格勒布市


聖凱瑟琳教堂(St. Catherine's Church),始建於十七世紀,為一巴洛克式教堂


Zagrebačka grkokatolička konkatedrala教堂,於十九世紀落成


聖馬可教堂(St. Mark's Church),始建於十三世紀


此教堂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其屋頂上,由兩個中世紀盾形紋章構成的馬賽克圖案:左方的紋章代表當時克羅地亞境內的三個王國,她們分別是位於紋章左上方的克羅地亞(位於今日克羅地亞的西部地區)、右上方的達爾馬提亞(Dalmatia,位於今日克羅地亞的西南方沿海地區,包括史普利特和杜邦力夫等海港城鎮)、下方的斯拉佛尼亞(Slavonia,位於今日克羅地亞的東部地區),右方的紋章正是薩格勒布的標誌


Svete Marije教堂,建於十八世紀


那些巴洛克式雕塑未免太精緻了


薩格勒布主教座堂(Zagreb Cathedral),不但是克羅地亞的標誌性建築物,亦是克羅地亞天主教會的中心,始建於1094年。但作為克羅地亞的標誌,因著戰亂和自然災禍,此大教堂可謂屢建屢毀。雖然如此,大教堂至今仍能成功地保存各種自十一世紀遺留下來的精品,更有部分克羅地亞顯要埋葬於此,包括上文介紹的Josip Jelačić。現在的建築,是大教堂經歷完1880年薩格勒布大地震後,以新哥德式建築風格重建而成


那些雕刻在中國建築真是看不到


由於那些雕刻實在太巧奪天工,自然要小心保護,所以每次整修,時間上都要以年來計算,左邊尖塔的整修已差不多完成,右邊那座仍需努力


大教堂前的聖母瑪麗亞與四尊天使雕像


大教堂亦是全克羅地亞最高的建築物


所以在市中心的任何一處,都很容易見到其身影


參觀完克羅地亞,就代表我們今次巴爾幹半島行程已到尾聲,下一篇Finale主要分享前往巴爾幹半島旅遊需要注意的事項,和推介一些本人認為值得花時間作深度旅遊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