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2日 星期一

江蘇園林之旅 Part 1 總統府

從北京回來後不久,契媽又約我們去江蘇旅遊,於是我們在香港休息兩星期後,又再動身去南京,結果一個月內我們竟然遊遍了南北兩京。不過由於今次是和契媽同遊,去的地方雖然多,但行程相當緊湊,所以某些景點可能沒有平常只有我們自己一家旅行時一樣逛得那麼徹底,亦不夠時間好好拍照,所以不少照片也拍得很隨便。

秋冬旅行最不方便的,就是日照時間過短,我們上年遊浙江時,已經領教過了,故此今次旅遊我們也會比平常早起,盡量在日光的時候遊多一點景點,所以第一天我們從香港乘早機,於中午時分到達南京,到酒店check in後,馬上出發到離酒店最近的景點,總統府遊覽


總統府遺址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最初是元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1320–1363)的次子陳理(?–1408)向明朝投降後所分得的侯府。後陳理全家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被流放到高麗,侯府被收回。明永樂二年(1404年),明朝第三代皇帝明成祖朱棣(1360–1424)的次子朱高煦(1380–1426)進封漢王後,於侯府原址興建王府。

明亡後,王府成為清朝的兩江總督府,亦為清帝下江南時的行宮。在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洪秀全(1814–1864)把總督府改建為宏大奢華的天王宮殿,史稱天王府。

天王府復原模型


太平天國滅亡後,時任兩江總督曾國藩(1811–1872)下令將天王府徹底焚毀,重建為符合封建禮制的兩江總督署。

辛亥革命爆發,孫中山(1866–1925)回國後,1912年於此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總督府也改為臨時大總統府。

穿過總統府門樓後,就是當年孫中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之地,大堂


當年由孫中山手書的「天下為公」匾額,至今仍懸掛在大堂上,保全完好


孫中山卸任後,此地改為南京留守府。北伐成功後,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並於此地辦公。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日軍於這裡成立傀儡政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該傀儡政府宣告解散,1946年國民政府遷回南京,此地改為中華民國總統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此地成為江蘇省政府、政協等政府機關的辦公場所,其後成為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於2003年對外開放。因此此地可謂歷盡滄桑,見証著中國近代史的變遷。

總統府承接明清時期的建築格局,分為東線、中線和西線,由於實在佔地太廣(畢竟原本是一個皇宮),再加上日落的關係,實在遊不完,因此某些重要景點和展覽也沒時間遊覽。

穿過大堂後的東線,就是太平天國展,內裡陳列了不少當年天王府內的復原模型。

天朝宮殿,相傳洪秀全遷入天王府後,沈溺享樂,一直留在宮裡,再沒有踏出宮門一步,最後也死於天王府內


天王書房,是洪秀全弄筆墨,消磨時間的地方


天王機密室,是洪秀全批閱文書和與重臣秘密議政之地


總統府的建築群採中西合壁,主要政府辦公地方為西式建築,至於花園和部分官員起居辦公的地方就保留原本的中式園林建築,下圖為東花園


離開東花園回到中線,是總統府辦公樓


國務會議廳


 會議廳休息室


宮崎先生,即宮崎寅藏 (1871–1922),是孫中山的好友,一直支持其革命事業,是其領導的反清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第一批外藉成員。「孫中山」這稱呼,正是革命黨人章士釗(1881–1973)翻譯宮崎寅藏的自傳《三十三年之夢》時,把孫文(孫中山的名字)的本姓「孫」和在日本時採用的其中一個化名的姓氏「中山」連在一起,成為後人對孫文的通稱


沒想到那時已有電梯


離開辦公樓後,我們往西線的總統府圖書館進發


總統府餐廳


總統府圖書館,內裡的重要文件已全數於1949年國民政府撤離南京時被帶走,所以也不開放給遊人參觀


圖書館往南走就是西花園,首先是漪瀾閣


漪瀾閣的旁邊是孫中山起居室,原為兩江總督府內的高級幕僚的住所,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曾居於此,所以其實只是在那裡住了一段很短的時間


夕佳樓


棕櫚亭,是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為解將士們的思鄉情緒,而修建的具廣西特色的木亭,頂部全用廣西產的棕櫚絲覆蓋,原為兩層,後於曾國藩重建兩江總督府時被砍去一層


石舫,建於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為總統府最古老的建築


歷代在這裡辦公的官員在這麼優美的環境下工作,即使工作再繁重,都能藉此鬆弛一下


再向西走是孫中山臨時總統辦公室


國民政府參謀本部


內裡有一個孫中山與南京臨時政府展覽


一般而言要遊遍整個總統府,大約兩至三個小時就可以了。逛完後的感想時,凡是和孫中山有關的遺跡,真的是保存得比較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