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

人類六萬年(2013)

雖然在內地出版的書籍,在內容上總會受到諸多限制,但無可否認,內地人的文筆,整體上都比香港和台灣人為佳,所以偶爾都會在公共圖書館借些內地出版的書籍讀,今日介紹的是一本科普書《人類六萬年》。

自百多年前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發表兩本巨著《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1859)和《人的由來》(The Descent of Man,1871)開始,人類不再單單滿足於《聖經》和其他創世神話對人類起源的解釋,希望憑藉自己的雙手切實地去了解,本書正正是綜合了人類自古以來對自己的起源所作出的探究,來一個階段性的總結,並以此為基礎,展望未來人類的發展。

雖然達爾文指出所有物種皆源自同一祖先(descent with modification),其演變基於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從而引申出人類和猿類有著共同的祖先。可是其根據只來自數目稀少,兼且殘缺不全,放置了幾十萬年的骨頭,和對現存物種的差異性所作出的推測,實在太站不住腳。直到1980年代DNA測序發展成熟後,人類才可以用科學的方法,透過檢測和比較類人猿、古人類化石和現代人的DNA,驗證達爾文的推論。結果發現今日全球70億人類,不分種族膚色,全是來自同一位出生東非的祖先,如《聖經》形容般「生養眾多,遍滿地面」,經過數萬年的遷徙,遍佈南極洲以外,地球每一個角落,因不同的生活環境,發展出多態性(polymorphism,指同一物種有不同形態,如白人和黑人),更是一個橫空出世,和其他類人猿沒關聯的物種。雖然仍有學者死撐現代人和類人猿有同一個共祖—遠古人(archaic humans),可是至今仍無實質的證據證明這假想的真偽。雖然達爾文「所有物種皆源自同一祖先」這概念,在DNA的面前已站不住腳,但他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也同時得到肯定,因此我們不能因其理論的缺憾,抹殺達爾文對生物學的劃時代貢獻。

雖然從字裡行間,都見到作者真的很努力地去否定《聖經》的記載,但當他不斷描述經科學研究帶出來,諸如今日的人類源於同一祖先、人類的語言源自中東、人類遷徙到中東後遭到滅頂之災幾乎滅絕,和《聖經》提及的人類的起源、發生於巴別塔的變亂口音事件、洪水滅世有所雷同。

但這書最主要的信息,並不是人類來源和其遷徙史,而是在當中產生,由農業開始,出現文明所作出的反思:

農業文明為人類帶來穩定性,人類陸續放棄持續數萬年,居無定所的狩獵採集生活,選擇在一遍氣候穩定,適合農作物生長的土地定居。

理論上定居後的人類無需在野外和野獸搏鬥,壽命應該得到延長才對。可事實是,按著人類學家的研究,人類的平均壽命不但沒有上升,反之下降,而且還維持很長的時間,直到近兩百年因醫學進步,才有現在的長壽。

原因是農業提供穩定的食物來源和生活,一方面造成人類對單一食物來源的依賴,另方面大大地降低了人類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只要農作物的生產鏈因災害出現斷裂,人類就難以存活;農業亦造成人口的急劇增長,過度密集的生活,容易造成污染和疾病的流行,特別是畜牧業的發展,造成人畜混集,帶來更多的不明疾病;人口密度的增長,造成人均資源,遠比狩獵採集時期低,人與人之間更容易產生磨擦。昔日的狩獵採集生活,合則來,不合則去,分開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但農業社會如一個籠牢般,所有人都要在裡面爭奪籠裡有限的資源,結果造成社會的分化和階級的出現,然後是權力鬥爭,最後就是戰爭的出現,造成人口的大量死亡,人的壽命不但縮短了,身心靈還要活得很不健康。

過度的爭奪,引發貪婪,即使因科技發展,今日的糧食生產已足夠全人類所需,可是因人貪婪的本性,繼續爭奪,帶來資源的極度不均;亦因為更安逸,雖然平均壽命得以延長,但因身體缺乏鍛鍊和貪食,出現很多非傳染性的慢性病;又因為貪婪,瘋狂地消耗地球的資源,和製造污染,帶來更多的自然災禍和疾病,去年發生,連綿數月的澳洲山火,接著發生的武漢新冠肺炎,正是力證;互聯網的發展,大為擴大一個人的社交範圍,遠超過人類天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引發精神壓力,甚至精神疾病,人類現在過的,其實是「非人化」的生活。

上帝昔日在巴別塔變亂人類的口音、語言,讓他們分散在全地上,不是沒有道理的。

那我們未來應怎樣走下去呢?作者給的答案雖然是老掉牙,卻是血淋淋的現實,就是要和大自然和好。

雖然要今日的人類回歸狩獵採集生活是不可能,但人和大自然應是互為協作,而非互相爭鬥。昔日人類因追求穩定的生活,不願承受風險,做出很多違反自然的行為,要和大自然和平相處,就要好好地觀察她,認識她,不對她作出干預。上帝創造了大自然,她自然有一套我們無法完全參透的生存法則,即使沒有人類自以為是的干預和好心做壞事式的「保護」,上帝仍會按著祂完美精心的設計、美善的心意,好好地托著她,讓她過得好好的。

作為有限的人,我們無法認識無限的神所創造的宇宙的全部,但至少我們還是有能力去探索和分析,科學正是藉著不斷的否定和確認,幫助我們修正已有想法的過程,因此我們必須要常常懷著開放的心,去認識這個孕育著我們的世界,並好好地和她一起相處,而非去征服控制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