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浪子的比喻

浪子的比喻,是主耶穌所講的其中一個重要比喻,相信不少信徒已經聽到「爛」了。不過,即使是再熟識的經文,只要我們再三品味,總會有新的亮光。

經文背景


「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路加福音 15:1–2)

主耶穌之所以講這個比喻,其實是因為法利賽人和文士說祂接待罪人,又和他們一起吃飯。和人一同吃飯,其含意不止於單純的交往,更有表示接納和認可的意思。因此法利賽人和文士真正的意思是說耶穌和罪人同流合污。於是,耶穌一連說了三個比喻:失羊、失錢和浪子去回應他們,解釋祂為甚麼要接納罪人,更指出法利賽人和文士的問題。

三個比喻


 「耶穌就用比喻說: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呢?找著了,就歡歡喜喜的扛在肩上,回到家裡,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或是一個婦人有十塊錢,若失落一塊,豈不點上燈,打掃屋子,細細的找,直到找著嗎?找著了,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落的那塊錢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耶穌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資財。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路加福音15:3–24)

這三個比喻都有共通點,包括失去,而且都是有價值的;失而復得,並因此而歡喜快樂。

主耶穌一連說出這三個比喻,是用襯托的手法,讓法利賽人和文士首先認同,失去羊和金錢,人都會馬上尋找,找到了,自然也會為此高興一番。人比羊和金錢更有價值,甚至是無價,失去了,豈不是更應該去尋找,更應該為他的回轉而歡喜嗎?到此,法利賽人和文士不得不同意,罪人得救,是何其重要。

浪子的比喻常常都用來傳福音,勸人回轉,歸向神。若是如此,那麼整段經文到二十四節就可宣布結束,亦對信徒沒有關係,因我們是已經得救的人。不過主耶穌這段比喻是說給法利賽人和文士聽的,他們本身就是「不用悔改的義人」,所以經文的重點其實不但只在罪人悔改身上。

小兒子的真實身分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浪子的比喻中,父親是代表天父,所以小兒子並不是第一次悔改的人,他也是屬於這個家,原本就是神的子民。只是他選擇離開神,離開自己的家,展開另一個生活。套用現今的情況,小兒子正是代表信主一段時間後離開教會的信徒。

小兒子為甚麼要離開呢?就是為了「任意放蕩」,即被出面的世界吸引。其實在教會有不少信徒因為事業、玩樂、愛情等等,而選擇減少出席教會聚會,甚至離開教會。以主日崇拜為例,除非是大教會,有多堂崇拜,一般教會都會把主日崇拜安排在星期日早上。以香港人急速的生活節奏,「爆燈」的工時,還有不少人還仍要響應當年董伯伯的呼召去持續進修,於是星期天可能就是他們唯一可以得到喘息,或做功課的時間。與其返教會,不如在家睡到自然醒,或趕進度。亦有不少信徒因被外面的花花世界吸引,與其留在教會浪費半日時間,不如出外瘋玩。結果從偶一為之,最後變成再不回來,這是所有教會都要面對的問題。

那些信徒的行為,背後其實是反映他們覺得神好像在束縛他們,但神從來都沒有這樣說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神的恩賜。我知道神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神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傳道書 3:11–14)

「光本是佳美的,眼見日光也是可悅的。人活多年,就當快樂多年;然而也當想到黑暗的日子。因為這日子必多,所要來的都是虛空。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神必審問你。所以,你當從心中除掉愁煩,從肉體克去邪惡;因為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都是虛空的。」(傳道書 11:7–10)

「神必審問」原文解作「神放在管理之下」。神的本意,並不是要束縛我們,而是要我們在地上有限的時日中,去好好享受祂所賜給我們的一切,這包括我們勞碌得來的成果、親情、友情、愛情、享受祂所賜給我們的萬物,祂所要求的,只是要人去紀念、愛祂這個施予者。

雖然小兒子在外面玩得很開心,但父親的心其實在痛。在分家產的一段中,主耶穌用了「產業」一詞,希臘文解作「生命」。因此,父親不但只把金錢分了給兩兄弟,連生命也分了給他們,還要被嫌棄(「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被撕裂的生命,除了痛,還有甚麼?

離家出走的初期,小兒子其實是很風光的,既可「任意放蕩」,又可「浪費資財」。不過其結局卻是糟糕到不能再糟糕:身為一個猶太人,他不但要以養豬為業,還「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離開神,不但只是離開祂的家,還代表著離開祂的教導和指引,即使起初活得再開心,再風光,沒有知識,沒有指引,橫衝直撞的人生,最終都是會碰壁的。

比喻的真正主角


由於這段比喻是說給法利賽人和文士的,所以這個比喻的真正主角,其實是代表他們的大兒子

「那時,大兒子正在田裡。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便叫過一個僕人來,問是什麼事。僕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的回來,把肥牛犢宰了。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路加福音 15:25–28)

雖然大兒子一直留在父親的身邊,家裡亦有他的房間,但他卻仍在門外,「不肯進去」。從失羊和失錢的比喻中,當物主失而復得之時,朋友鄰舍都為他而歡樂,可是大兒子竟然不為他那失而復得的弟弟歡樂,反而生氣,可見他的身雖然在家中,心卻一直在門外。

那大兒子為甚麼生氣呢?他的心在哪裡呢?答案就在這裡

 「他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路加福音 15:29–30)

很明顯,大兒子是一個很盡責,非常順服父親的人。但他服事父親的目的,不是因為愛父親,和愛這個家,而是為了獎賞和回報,就如法利賽人和文士一樣,他們緊守遵行律法,深怕得罪神,但他們的目的,並不是因為愛神,只是害怕被神責罰,和為了賺到神和別人的讚賞和認同。因此對於甚麼也不做,甚至是醜事做盡,但得到的獎賞竟然比他們更多的罪人和外邦人,他們不但無法理解,甚至心中不平。

套用現今教會的實況,大兒子,其實就是那些經常參與事奉,卻又不開心的信徒。老實說,在教會做事奉,和做義工,其實也差不多。不過做義工,還可以寫在履歷表上,幫你覓得一份好差事,可是在教會事奉,寫在履歷表上也沒人理會;做得不好,還要被以消費者心態參與教會聚會的人批評一番;最大的回報也只是被人稱讚一句半句。所以信徒參與事奉,若動機不正確,實在難以開心起來。

那事奉真正的動力是甚麼呢?

「父親對他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路加福音 15:31–32)

就是對父親,對這個家的愛。為甚麼要愛呢?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翰一書 4:19)

在小兒子離家之前,「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因此大兒子也同樣分得屬於自己的那一份,而且因他是長子,根據當時猶太人的習俗,他是得雙份的,再加上他常常和父親在一起,看父親對小兒子的愛,就知道他所得的愛和恩典已足夠有餘,實在不需要額外的獎賞,反而應該以感恩的心去愛父親,而不是單單為了履行兒子的責任。

「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嗎?」(羅馬書 8:32)

單憑這一點,就足以成為我們愛神,愛祂的家,事奉祂的動力吧。

誰去尋找?


在失羊和失錢的比喻中,物主都會主動去尋找他所失去的。但在浪子的比喻中,父親雖然「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但這只表示父親一直都在等待小兒子回來,卻沒有人去找小兒子回來,而這責任,原本是落在大兒子身上,所以他才得雙份的產業,以致有足夠的資源去照顧有需要的兄弟。可是在比喻中,大兒子並沒去尋找離家的弟弟,弟弟也只是自己醒悟回來,父親也只是痴痴地等著兒子回來,就好像猶太人一樣,他們從亞伯拉罕時期開始,就被認作神的兒子,嘗盡從神而來的愛和恩典,他們卻沒有履行神要他們領萬國歸主的責任,只是留在神的聖殿裡守律法,那誰去尋找失喪的人呢?

「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羅馬書 8:32)

那個出去尋找離家出走的兒子的長子,正是主耶穌,祂不但只出去尋找小兒子,還勸在家門外的大兒子回家,尋找罪人和外邦人,也鼓勵法利賽人和文士回轉,到今天,祂仍出去繼續尋找失喪的人,帶領離家出走的信徒回家,亦鼓勵留在家中的信徒出去尋找他們。

2015年6月18日 星期四

香港人,就是被如此這般的人統治著

原本以為今次的政改議決會平平無奇地過去,套用網絡用語,沒想到會出現如此的「神轉接」。

話說當議決時間比大家想像中還要早,各「缺席」議員匆忙地回到議事廳,於午飯時間曾鈺成主席宣佈可以開始議決時,經濟動力成員,商界(一)的林健鋒要求主席休會十五分鐘,說有事商議


但曾鈺成以正在進行投票程序為由,以帶著指責的語氣拒絕林健鋒的要求,於是林健鋒(更正是民建聯的葉國謙)拉隊離場。結果全建制派勢力,只餘下自由黨、陳婉嫻、林大輝、陳健波共八人。當工黨的何秀蘭還傻傻地要求點人數時,馬上有頭腦還是清醒的泛民議員阻止(因當時太混亂了,看重播那人好像是民主黨的單仲楷)。結果在8人贊成,28人反對的情況下,政改方案「順利地」被否決。然後曾鈺成急急腳地宣佈散會,相信他也想知道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在我們正在想是否共產黨發覺無法讓泛民議員轉馱,於是藉離場抗議,把政改被否決的責任推到泛民身上,讓和他們貌合神離的以上八人留下來投票時,原來好戲還在後頭‥‥

首先被訪問的,是自由黨的田北俊。他說自己完全不知道發生了甚麼事,自己只是按著責任,表態支持政改方案,讓我們以為他們已被共產黨完全拋棄之時,讓人更傻眼的事情接著發生‥‥

接著是事件主角林健鋒拉大隊接受訪問。原來他們之所以要休會、拉隊離場,是為了等待同是經濟動力成員,前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回來投票‥‥


這是甚麼爛理由呀!若真是這樣,他們為了等劉皇發回來,於是拉隊離場,結果計錯數,使議會有足夠數目的議員去繼續議決,那麼就算有十個泛民議員轉馱(雖然最後他們沒有一人轉),政改方案一樣都會被否決,這根本是在「倒米」。

看著林健鋒講多錯多,建制派中頭腦最好,見得世面最多,新民黨的葉劉淑儀,皺著眉頭,接過麥克風,一改其以往高談闊論的作風,少言少語,以免越描越黑


其餘建制派的議員,除了已練成面癱神功,民建聯的李慧琼外,就是一副「死狗樣」


被淪為配角的泛民議員,飯盒會的代表,公民黨的梁家傑,只是恰如其分地耍官腔,把球拋回給離席議員。最精彩的,是工黨的李卓仁,一句「贊成只得八票」,已成為是日金句


看完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後,即使是再激進熱血的人,應該都再沒有搞事的衝動吧‥‥

但今次事件,亦讓本人相信這個反對政改方案的決定絕對正確。因若通過,我們的未來就會掌握在那些如笑話一般的人身上,前途又怎麼不會暗淡?而且今次事件是發生在午飯時段,讓更多香港人親眼見證事情的發生(本人也是其中一個), 認清這些人的真面目,其實是如此不堪。

老實說,等劉皇發回來表態並不是問題,因這是他鞏固兒子權力的重要一步。問題是他們對時機的把握,各議員之間的溝通,簡直到達糟糕的地步。

首先是時機,如曾鈺成所言,他們有大量拖延時間的方法等到劉皇發來,為甚麼要到他宣佈可以開始議決時,才去想辦法拖延?


另外是溝通,其實只要多一個建制派議員離開,立法會就會不夠法定人數開會,投票就無效,而那些人如雲霧裡中,不再找多一個人離開,更沒有和「自己人」曾鈺成通氣,讓政改在胡里胡塗下被否決。

由於身為主席的曾鈺成離議員們太遠,溝通不到勉強都算情有可原,但竟然沒有人和留下來的八人溝通,除了是讓人感到匪夷所思外,亦再一次從側面證實這八個人並不得到中央或同僚的信任。

自由黨當然不用說,之前已不只一次違抗中央的決定,再加上他們只是因共同利益關係才合作,互不信任實屬正常


林大輝是唐英年的家臣,自從唐於特首選舉落選後他幾乎已經完全脫離共產黨的控制;陳健波是獨立議員,似乎尚未「埋堆」;陳婉嫻雖然是「自己人」,但在一眾「工賊」中,只有她才稍微願意為工人發聲,而被人討厭,看最近幾屆立法會選舉,原是「票后」的她,其選票多次被分配到其他建制候選人身上,就可看出端倪。由此看出,當一個群體不團結,所製造出來的後果是如何地可怕


親眼見證完上述事件發生後,雖然我們不應隨便「擺上帝上枱」,但全港市民真的被上帝幽了一默。對我們這些反對方案的人,最擔心的是有人轉馱。但現在所發生的事情,上帝就好像在說:「不用擔心啦,萬事都有我包底」。

根據政府原本的盤算,若要議決通過,就必須要在泛民身上拉五票。於是一眾疑似轉馱人士,就成為千夫所指(其實他們都很可憐)。若最後政府真的成功拉到五票,建制派繼續滿員支持,那政改就能通過,因此那些離席議員的行為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因即使政府成功拉到五票,議案都會因他們的離席而仍然被否決,那麼政改三人組無論成就了甚麼都好,都是無用功,所以離席議員的行為,比他們自己所想像的重要性更大,真是「不怕神一般的對手,只怕豬般的對友」,不過這真的是侮辱了豬,因牠們其實是很聰明的動物。想深一層,那些離席議員的「跟大隊」行為,真是像羊多過像豬(若看過本blog《人與羊》一文的朋友,就知道羊其實是很蠢的動物)。

當然以結果而言,無論怎樣,方案都一樣被否決,但這樣的否決形式,卻改變了不少形勢:

首先是政府,若政改被否決,無論是政改三人組,還是特首梁振英,難免要負上一定責任。但因這「神轉接」,導致政改被否決的責任,轉移至那些離席議員身上,對一早已打定輸數的他們來說,也未嘗不是好事


亦因這轉接,讓示威者除了慶祝外,也沒有甚麼過激的行為(因已傻眼了),警方也可以鬆一口氣,準時下班在望


對泛民也有好處,雖然他們也只是盡了他們應盡的責任,但一直以來中央都想把政改被否決的責任推到他們身上。現在這樣來一道,責任當然不用負了,更讓其他人感到否決是眾望所歸,因「連天都要否決了」。

「惡人犯罪,自陷網羅;惟獨義人歡呼喜樂。 」(箴言29:6)

所以各位,請看清楚現實,無論政改是否通過,我們仍是要被如此這般不堪的人統治著。現在否決,還有討價還價的空間(雖然都應該沒有),社會也轉趨平靜(因短期內不會再有分裂社會的政治爭論出現)。可是一旦通過,就甚麼事都被人牽著走,更何況是要被如笑話般的人牽著走,共產黨的所謂承諾根本就是信口開河,若他們是如此重承諾,那現在的中國根本不會是他們的天下。

各位曾經或將會投票給那些人的人,現在心情如何?那些人正是代表你啊!

2015年6月17日 星期三

珠海半日遊之尋找港珠澳大橋

雖然上一篇blog文提到緊接著是巴爾幹半島系列,不過在整理照片時,駭然想起原來我們在兩次旅程之間回了一趟內地掃墓,順便去了珠海逛了半日,途中也見到不少有趣的東西,就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站是淇澳島,是珠海市的渡假熱點,有跨海橋連接,可直接駕車來。假日時人山人海,平日就變回寧靜的小島


若沒有那些垃圾就更好了


從島上可以隱約見到正在興建中的港珠澳大橋


珠海市


猜猜這個人在做甚麼?


其實是在捕魚

 

這種漁網在淇澳島隨處可見


沒想到還能見到這麼簡陋的船


速度超慢


食海鮮的地方


淇澳島本身也是一個漁港


因淇澳島離港珠澳大橋太遠了,所以我們決定沿著情侶路往南走,找一個合適的觀賞點


途中會見到被譽為珠海十景之一的珠海漁女,其實是一個現代雕塑作品,沒甚麼特別


不過周邊的景色也算不錯


自從大橋開始宣佈籌建,珠海就開始急速發展,樓價不但只屢創新高,而且越建越多


由於正值退潮,有不少人涉水上巨石上玩


繼續走


最後我們在九洲港前一段洲仔路找到了一個很不錯的觀賞點


旁邊有一條正在興建,通往對面島嶼的行車橋,好像有關當局計劃在島上興建渡假區


這個地盤有如無掩雞籠,我們很輕易就能走入去拍照


遠一點的橋正是港珠澳大橋了


我們離開行車橋後繼續沿行人路拍照


是不是很不錯呢


來一個近鏡


有些段落還是只有橋墩


換上廣角鏡再拍


九洲港有回香港的船


兩橋合影


那邊的樓價應該很驚人


往回走一段路,會見到這畫面


其實是兩條橋,高一點的那條當然是港珠澳大橋


另一條是施工便橋,竟然為了一個工程而起一條橋,未免太誇張了


情侶路的盡頭,其實就是澳門


回程的時候見到一座非常非常之奇怪的建築物


原來是兩隻蚝,知道是用來做甚麼的朋友,煩請告之


換個角度


附近的景色也蠻不錯


這個遊車河節目真的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