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預定論

相信有不少基督徒在傳福音的時候,都會遇上一些無論怎樣傳,都仍是不信的人。面對那些心硬的人,有些信徒會選擇繼續鍥而不捨地向他傳,但日子久了,那些熱情可能因接踵而來的失敗,發展成失落,再變成失望,甚至有人會認定那心硬的人為「不被神所揀選的人」、「那人注定要下地獄」。若真有信徒這樣想而因此放棄向那人傳福音,那就有很大問題了,因這顯示出他並不明白人的得救於神的揀選和人的自由意志之間的關係。

若要說明神的揀選和人的自由意志的關係,就不能不提兩個人和他們所分別提出的兩個神學理論,那就是加爾文(John Calvin,1509–1564)的預定論(Predestination)和亞米紐斯(Jacob Arminius,1560–1609)因反對加爾文學說而構想,著重人的自由意志的亞米紐斯主義(Arminianism)。自此以後,兩派的信徒,就為誰對誰錯而爭論不休,直到如今,兩派的思想仍深深地影響著眾信徒。

預定論


根據加爾文派的思想,他們認為人犯罪不但只是肉體上犯了罪,他的肉體、靈魂、意念、整個人都因罪而扭曲、墮落,因此人無法憑自己的意志去信耶穌。人既然不能靠自己信主,他就要倚靠神了,所以人信主與否,並不在乎他的自由意志,乃在乎神的揀選。神的揀選不是基於人有甚麼好,值得祂去揀選他,而只是因為祂的主權和恩典。在神的主權底下,有人被定為得救,亦有人被定為不會得救,神的救恩只留給那些被定為得救的人,耶穌基督亦只為他們贖罪。若有人蒙受揀選後,聖靈會在那人的心中動工,在祂的光照下認罪悔改、接受耶穌、委身基督。神的恩典和聖靈的感動,是人所不能抗拒的,因此當人信了,他亦不會反悔不信,這就是我們常聽的「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預定論的問題


讀完預定論的中心思想後,相信讀者們必會產生眾多疑問。首先若神真是只揀選某些人,不揀選另一些人,與人本身無關,對那些不蒙揀選,甚麼也沒做就被排除在外的人,不是很不公平嗎?再加上加爾文派只看到神的主權,完全看不到人的自由意志,那不正是「宿命論」嗎?若人的得救與否,全在乎神的揀選,那麼罪人就沒有悔改的責任了,因預定要滅亡的人想要悔改的自由意志已經受到神所預定的規限,想要悔改也不能了;至於預定要得救的人更不用擔心,神自然會去救他;信徒更無需要傳福音了,因全能的神會成就一切,可是大使命不是說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馬太福音28:19)

加爾文派說基督只為被揀選者受死贖罪,但聖經不是說

「他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單為我們的罪,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約翰壹書2:2)

亞米紐斯主義


亞米紐斯派強調人雖然犯了罪,但他仍有自由意志,可以選擇信與不信,和神的揀選無關。雖然聖經有說過神的揀選,但神能預知萬事,自然能知道某人最終會否選擇信耶穌,但作出選擇的,仍是人本身,神只是預先得知結果罷了。 人之所以不信神,純是因為他硬心不肯相信,但神由始至終都預備了豐盛的救恩給所有人。亞米紐斯派更指出若人的得救在乎他的自由意志,但人的意志隨時也會改變,這刻他相信,不代表下一刻他都是相信,若他反悔,不再相信,他就不是得救的信徒了,所以亞米紐斯派是不相信「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

亞米紐斯主義的問題


雖然亞米紐斯的看法,好像比加爾文看遠一點,但仍然充滿問題。首先他過份著重人的選擇,而忽視了神絕對的主權。還有若人因他的善變和軟弱,一生在信與不信之間飄忽不定,這是否說他的得救與否只在乎他臨死前一刻,或是主再來的一刻的心理狀態呢?這樣很容易會落入「行為稱義」的網羅中。

聖經的看法


面對這些兩難的問題,最好還是回到聖經當中,《羅馬書》第九和十章:

「不但如此,還有利百加,既從一個人,就是從我們的祖宗以撒懷了孕,(雙子還沒有生下來,善惡還沒有做出來,只因要顯明神揀選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神就對利百加說: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正如經上所記: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惡的。這樣,我們可說什麼呢?難道神有什麼不公平嗎?斷乎沒有!因他對摩西說: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羅馬書9:10-15)

在這裡,神之所以揀選雅各,並不是因為他擁有甚麼,或做了甚麼,這全是出於神的旨意和對雅各的憐憫。這是說,人的得救,並不是人的本事。 

「據此看來,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發憐憫的神。因為經上有話向法老說:我將你興起來,特要在你身上彰顯我的權能,並要使我的名傳遍天下。如此看來,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羅馬書9:16-18)

「我將你興起來,特要在你身上彰顯我的權能,並要使我的名傳遍天下。」出自《出埃及記》9:16,「興起」一詞,在《出埃及記》中用的是「存立」。神之所以讓法老心裡剛硬、「存立」,是要讓他看到十災的降臨,並藉此彰顯上帝的權能,及向以色人顯出祂的慈愛。

接著保羅代大家問了,因以上經文所衍生的問題

「這樣,你必對我說:他為什麼還指責人呢?有誰抗拒他的旨意呢?」(羅馬書9:19)

保羅的回答

「你這個人哪,你是誰,竟敢向神強嘴呢?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說:你為什麼這樣造我呢?窰匠難道沒有權柄從一團泥裡拿一塊做成貴重的器皿,又拿一塊做成卑賤的器皿嗎?倘若神要顯明他的忿怒,彰顯他的權能,就多多忍耐寬容那可怒預備遭毀滅的器皿,又要將他豐盛的榮耀彰顯在那蒙憐憫早預備得榮耀的器皿上。」(羅馬書9:20–23)

很現實,神是最大的,我們只是受造物,都伏在祂的主權下,根本沒有甚麼公平不公平。但保羅提醒我們,因為罪,我們是「可怒預備遭毀滅的器皿」,公義的神即使因此而忿怒,但仍選擇忍耐,更甚是向我們大施慈愛,使我們成為「得榮耀的器皿」。

若我們只是停留在第九章,很自然會像加爾文一樣,認為人的得救與否,全在乎神的揀選,「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若是如此,我們傳福音也是多餘,即使信徒如何努力向人傳福音,若他不是神所揀選的,他怎樣也是不信;若他是被揀選的,就算沒有向他傳福音,因神的大能,他還是會信,若真是如此,我們還需要費盡心機去傳福音嗎?可是當我們繼續讀第十章,就會發現一氣完全相反的進路

「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經上說:凡信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猶太人和希利尼人並沒有分別,因為眾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只是人沒有都聽從福音,因為以賽亞說:主啊,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羅馬書10:9–16)

由此可見得救的要求是求告主名;求告主的要求是信主;相信的要求是要聽到;要有人傳道才能聽到;人之所以會傳道是因為神的差遣。可是並不是人人聽了都會選擇相信,因此某些人不得救,並不是因為神放棄他們,而是因為他們不相信,是人自己的責任,與神無尤,就如不諳水性的人在遇溺時被救生員救起,他無甚可誇,可是若他不肯被救,他的死完全不關那名救生員的事。 
 

解決問題的出路


在我們重新思想以上經文之前,首先必需要理解的,就是某些真理是存有兩面性的。讓我們看以下兩個例子:

「錢不是萬能」、「沒有錢是萬萬不能」:很多人也知道在這世上有很多的東西是金錢所不能買到的,所以「錢不是萬能」是對的,但若人因此而視金錢如糞土,不去賺錢,那他和他的家庭就會產生很大的問題了;另一方面,在現今以金錢作為交易的主要媒介的時代,若沒有金錢,真的是有很多事情也不能作,所以「沒有錢是萬萬不能」也是對的,但若只相信第二句,人就很容易會墮入「錢是萬能」的網羅中。因此兩者雖然相反,但卻可以並存,亦必需要並存。

第二個例子是「生不如死」、「死不如生」,人生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這是絕大多數人的經歷,生存就是一場苦難,死了就可以不用去面對了,特別當人遇到自己難以承受的苦難之時,這想法更顯強烈。對基督徒來說,這相法可能更強烈,因死了可以回天家,永遠地和上帝在一起,怎樣都比留在地上強。就連保羅也是這樣說

「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腓立比書1:23)

可是人若只停留在「生不如死」這一步,豈不是人人都去自殺?相信「死不如生」的人,有人因對死有太多的不確定,而選擇「能把握的生」,亦有人認為生死不是一個人的事,還牽涉到周遭很多的人,還有人認為生存有無限的可能性,今天的苦,不代表將來不會是甜,基督徒更相信既然活在世上,主必有用我的地方

「然而,我在肉身活著,為你們更是要緊的。我既然這樣深信,就知道仍要住在世間,且與你們眾人同住,使你們在所信的道上又長進又喜樂,叫你們在基督耶穌裡的歡樂,因我再到你們那裡去,就越發加增。」( 腓立比書1:24–26)

但我們卻無法否定人生是充滿苦澀的,盲目地相信「死不如生」,也未免太過份樂觀了。所以無論是「生不如死」,還是「死不如生」,都沒有錯,就如錢幣的兩面一樣。

同理,「神的揀選」(神絕對的主權)、「人的自由意志」(人的責任),雖然是矛盾,但卻是並存的真理,《羅馬書》第九和十章,就是把這兩面的事實,同時放在一起給世人看,而加爾文和亞米紐斯,卻只是各自說明兩者其中一面,所以兩人的理論,基本上都沒有錯,只是並非事實的全部,可是當他們各走極端,繼續強行解釋自己所相信的,漏洞就出來了,就如之前所提金錢和生死的例子一樣。所以千萬別墮進不是A就是B的思考陷阱中,因問題的答案可以是C,甚至是A+B‥‥

回到這文章最初的問題:那些心硬的人,究竟是不是神所揀選的?答案是不知道。我們要明白神的旨意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啟示的旨意」,即神把自己的心意顯示出來,要叫人知道,如「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便是啟示的旨意;二是「隱密的旨意」,如耶穌在福音書談論末日何時會來,耶穌直言

「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馬太福音24:36)

所以若有人聲稱某年某月某日是世界末日,大家不用擔心,那一日必不是世界末日。同樣,誰人被揀選也是神隱密的旨意,只有神所知曉,我們並沒有權力去知道,只需盡自己的本份,努力去傳福音,跟從聖經的教導(啟示的旨意),聖靈的感動去行事就行了,因為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羅馬書8:28)

有些人可能在目前的光景,並不會選擇去相信耶穌,但在另一個光景出現之時,他可能就會去選擇相信。我們已經看到太多人認為沒希望會信耶穌的人,最後卻去信的見證,神的全能、旨意,是人所不能測透的,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必如此。

最後針對亞米紐斯的問題:若人信了,卻反悔,那人是否得救?人雖然會失信,但神卻永不失信

「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立比書1:6)

人的得救不是靠自己的能力去保守自己不再跌倒,乃是靠全能的神那全能的力量去保守他不會失落,就如耶穌雖然知道彼得會跌倒不認祂,但主已為祂祈求,他雖然跌倒,但仍不致於失去信心而滅亡,最後更成為合神心意的器皿。同樣地,即使信徒會跌倒,但神仍保守我們不致於失去信心而滅亡。若有人真的因失去信心而失去救恩,那我們必須要問兩個問題,就是那反悔的人當初是真信,還是假信?還有那人究竟知不知道,當初信的,是甚麼?當然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只有上帝和當事人才知道。

參考書目:

1. 吳主光(1987)《福音神學曁福音難題解答》天道書樓有限公司

2. 蘇潁智(1991)《認識救恩》福音證主協會

3. 蘇潁睿(2006)《基礎神學—信仰進深21課》宣道出版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