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們一家去自由行,不是自己去,就是和契爺契媽去,和其他朋友去,真的是第一次。自己去的行程當然可以按自己的喜好來設計,若和契爺契媽去,整個行程基本上都是由他們來作主導,自然就不會有爭吵,可是和朋友去,各人的喜好當然不盡相同,所以今次在設計行程上,真的比以往困難得多。
為了避免爭吵,團友們可各自列出一個必去的地方,無論其他團友喜不喜歡,都不能有任何怨言,然後我再根據那些地方和我們下塌酒店的位置來設計今次的行程。至於其他景點,就被視為可去可不去的景點,若在地理位置上無法遷就到,就會被放棄,即使那景點是有人想去,都是同樣處理(所以「必去景點」必須要慎選)。我們今次行程的第一站,正是同我們其中一個「必去景點」,沖繩唯一一個outlet,Ashibinaa一樣,位於離那霸市只有十多分鐘車程的豐見城內的舊海軍司令部壕
舊海軍司令部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中,全日本唯一一場將一般平民捲入的地面戰場,沖繩島戰役的重要遺跡,亦是當年沖繩海軍司令部的所在。
在司令部壕旁,有一座屬於當地人的龜甲墓。由於沖繩,即古時的琉球王國,到十九世紀末期才被日本佔領,因此比起日本文化,當地更受傳統中國文化所影響
在沖繩島戰役開戰前,當時的舊日本軍司令官牛島滿陸軍中將(1887–1945),認為己方並沒有足夠力量能防守全島,於是集中力量保衛古琉球王國的首都首里城內的古建築,並在附近佈下多重防線(不過就是因為牛島滿這個安排,反而令首里城一帶成為主戰場,讓大量古琉球王國時期的建築和文物遭受極嚴重的破壞。現在我們見到的首里城,是戰後依1712年第四代城池的面貌重建。由於是重建,加上大量相關文物都已被戰火焚毀,展出的大都是仿製品,實在沒勁,所以我們今次放棄了參觀首里城的行程,畢竟「必去」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實在不值得花時間於仿製品身上),更在位於首里城附近的小祿飛行場(即今日的那霸空港)鄰近的山丘上,挖出這個防空洞作為司令部。
所以司令部本身也是眺望那霸市的好位置
1958年,當陣亡者的家屬收集完司令部壕內的骸骨彼,豎立了這個紀念碑
在沖繩島戰役期間,日軍強徵沖繩縣民參戰,或從事後勤,甚至是作為人盾的工作,更沒收他們的糧食,結果造成全縣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口犧牲(看兩碑大小,就知道軍國主義仍是日本文化的一部份),所以當日本政府於沖繩島戰役結束後不到兩個月就投降,讓沖繩人感到自己被欺騙作出無謂的犧牲,因此即使到了今日,當地的反戰情緒遠比日本其他地區來得熾熱
沖繩島戰役死亡人數,單是沖繩人已佔了過半數
兩碑上面有一個觀景台
可以360度眺望整個那霸市
看完風景,我們先去參觀舊海軍司令部壕資料館內的沖繩島戰役展覽,裡面展示了不少記錄當時戰事的照片
當日軍敗相呈現時,當地人受到日軍的宣傳誘導,以為勝利後的美軍士兵會對殘餘的人進行殺戮和強暴,於是不少人殺害自己的家人並自殺,以免被俘。最後美軍要印刷大量的宣傳單張,加上為美軍工作的日裔人士遊說,才能開始減少自殺人士的數目,而事實上美軍的表現也比日軍較人道
在沖繩島戰役期間被擊沈,史上最大的戰艦,大和號的模型
自大和號被擊沈後,日軍的海上戰力正式瓦解
由於當時物資匱乏,士兵們只能以簡陋的手造槍和槍劍
並自製的手榴彈抗敵
沖繩島戰役在英文被稱為「Typhoon of Steel」,而日文是「鉄の雨」或「鉄の暴風」,看這場面就知道了
美軍於沖繩西面讀谷海岸列陣時的照片
在司令部壕的指揮官大田實海軍少將(1891–1945)吞槍自殺後,於同日被追封為海軍中將
大田實的遺物
舊日本海軍軍服
戰時的軍情電報,可看出當時的日語書寫,仍以漢字為主
參觀完資料館,我們正式進入司令部壕
我們會下行105級樓梯
進入這個深達30m的防空洞
司令部壕由總長450m的坑道構成
並由三千名士兵僅用下圖這種鶴嘴鋤和鋤頭,以人手挖掘出來
當年的幕僚用手榴彈殉國時留下的痕跡
司令官室,大田實吞槍自殺的地方
大田實的辭世句,大約意思是「死在天皇的御旗下,人生才有意義」
日軍激勵士氣時所用的口號「醜米覆滅」,「米」是指美國,原本是外來語「アメリカ」,但在軍國主義時期,為了宣示民族的優越感,日本政府禁用外語和以片假名組成的外來語,故才稱美國為「米國」
下士官室,是低級軍官和士兵們的休息室。當時小小的司令部壕駐守了多達四千名士兵,空間嚴重不足,士兵們只能站著睡覺和休息,加上壕內的濕度極高,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壕內的日軍竟能在此堅守超過八日的時間,直到大田實吞槍自殺後,戰鬥才停止
當時的士兵在壕口築成重重人牆,以抵禦美軍的入侵
從沖繩島戰役中,美軍見識到日本人即使在沒補給,沒武器的情況下,寧玉碎,不投降的意志,因而放棄對日本本土進行地面侵略的作戰方針,改以空中擊炸為主,最後在美軍於九州投下兩枚原子彈,嚴重打擊日方的作戰意志後,日方才宣布無條件投降,慘烈非常的太平洋戰爭才宣告結束。
舊海軍司令部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中,全日本唯一一場將一般平民捲入的地面戰場,沖繩島戰役的重要遺跡,亦是當年沖繩海軍司令部的所在。
在司令部壕旁,有一座屬於當地人的龜甲墓。由於沖繩,即古時的琉球王國,到十九世紀末期才被日本佔領,因此比起日本文化,當地更受傳統中國文化所影響
在沖繩島戰役開戰前,當時的舊日本軍司令官牛島滿陸軍中將(1887–1945),認為己方並沒有足夠力量能防守全島,於是集中力量保衛古琉球王國的首都首里城內的古建築,並在附近佈下多重防線(不過就是因為牛島滿這個安排,反而令首里城一帶成為主戰場,讓大量古琉球王國時期的建築和文物遭受極嚴重的破壞。現在我們見到的首里城,是戰後依1712年第四代城池的面貌重建。由於是重建,加上大量相關文物都已被戰火焚毀,展出的大都是仿製品,實在沒勁,所以我們今次放棄了參觀首里城的行程,畢竟「必去」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實在不值得花時間於仿製品身上),更在位於首里城附近的小祿飛行場(即今日的那霸空港)鄰近的山丘上,挖出這個防空洞作為司令部。
所以司令部本身也是眺望那霸市的好位置
1958年,當陣亡者的家屬收集完司令部壕內的骸骨彼,豎立了這個紀念碑
在沖繩島戰役期間,日軍強徵沖繩縣民參戰,或從事後勤,甚至是作為人盾的工作,更沒收他們的糧食,結果造成全縣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口犧牲(看兩碑大小,就知道軍國主義仍是日本文化的一部份),所以當日本政府於沖繩島戰役結束後不到兩個月就投降,讓沖繩人感到自己被欺騙作出無謂的犧牲,因此即使到了今日,當地的反戰情緒遠比日本其他地區來得熾熱
沖繩島戰役死亡人數,單是沖繩人已佔了過半數
兩碑上面有一個觀景台
可以360度眺望整個那霸市
看完風景,我們先去參觀舊海軍司令部壕資料館內的沖繩島戰役展覽,裡面展示了不少記錄當時戰事的照片
當日軍敗相呈現時,當地人受到日軍的宣傳誘導,以為勝利後的美軍士兵會對殘餘的人進行殺戮和強暴,於是不少人殺害自己的家人並自殺,以免被俘。最後美軍要印刷大量的宣傳單張,加上為美軍工作的日裔人士遊說,才能開始減少自殺人士的數目,而事實上美軍的表現也比日軍較人道
在沖繩島戰役期間被擊沈,史上最大的戰艦,大和號的模型
自大和號被擊沈後,日軍的海上戰力正式瓦解
由於當時物資匱乏,士兵們只能以簡陋的手造槍和槍劍
並自製的手榴彈抗敵
沖繩島戰役在英文被稱為「Typhoon of Steel」,而日文是「鉄の雨」或「鉄の暴風」,看這場面就知道了
美軍於沖繩西面讀谷海岸列陣時的照片
在司令部壕的指揮官大田實海軍少將(1891–1945)吞槍自殺後,於同日被追封為海軍中將
大田實的遺物
舊日本海軍軍服
戰時的軍情電報,可看出當時的日語書寫,仍以漢字為主
參觀完資料館,我們正式進入司令部壕
我們會下行105級樓梯
進入這個深達30m的防空洞
並由三千名士兵僅用下圖這種鶴嘴鋤和鋤頭,以人手挖掘出來
當年的幕僚用手榴彈殉國時留下的痕跡
司令官室,大田實吞槍自殺的地方
大田實的辭世句,大約意思是「死在天皇的御旗下,人生才有意義」
日軍激勵士氣時所用的口號「醜米覆滅」,「米」是指美國,原本是外來語「アメリカ」,但在軍國主義時期,為了宣示民族的優越感,日本政府禁用外語和以片假名組成的外來語,故才稱美國為「米國」
下士官室,是低級軍官和士兵們的休息室。當時小小的司令部壕駐守了多達四千名士兵,空間嚴重不足,士兵們只能站著睡覺和休息,加上壕內的濕度極高,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壕內的日軍竟能在此堅守超過八日的時間,直到大田實吞槍自殺後,戰鬥才停止
當時的士兵在壕口築成重重人牆,以抵禦美軍的入侵
從沖繩島戰役中,美軍見識到日本人即使在沒補給,沒武器的情況下,寧玉碎,不投降的意志,因而放棄對日本本土進行地面侵略的作戰方針,改以空中擊炸為主,最後在美軍於九州投下兩枚原子彈,嚴重打擊日方的作戰意志後,日方才宣布無條件投降,慘烈非常的太平洋戰爭才宣告結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