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

北京紅葉之旅 Part 3 圓明園(2) 西洋樓遺址

西洋樓是位於長春園北端的歐式園林,由傳教士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年)、蔣友仁(Michel Benoist,1715-1774)、王致誠(Jean-Denis Attiret,1702-1768)等人設計、監造,以西式建築為藍本,再按照乾隆帝(1711-1799)的喜好作出修改,由中國工匠建造,於乾隆年間興建和完成


我們平常見到的圓明園照片,大都是出自西洋樓遺址,很多時都誤以為這就是圓明園的真實形象,其實西洋樓的面積只佔了整個圓明園的五十分之一。實情是因為西洋樓的石造建築比較堅固和相對來說難於搬動,因此西洋樓遺址是圓明園極少數有跡可考的遺址,相反其他木造中式建築絕大多數已成荒地一片


為了引以為鑑,遺址上散落的石頭和殘餘的建築,基本上都原封不動


隨地都散落著一些造工精緻的石刻

 
諧奇趣(下圖是從南面拍攝),是長春園最早的西洋式建築,由諧奇趣樓和樓前樓後的噴泉群組成,是專門用來演奏少數民族和西洋音樂的地方


諧奇趣的銅版畫

 
西洋樓銅版畫總共有二十幅,是乾隆46年(1781年),乾隆帝命西洋畫師按照西洋樓建築群的形象繪製,交由中國工匠鑄成的銅版畫。完成後,隨即用紙張壓印二百套,分別陳列於紫禁城、圓明園、各個行宮當中,餘下的再分賞給其他王公大臣,銅版本身留在圓明園內收藏。圓明園被毀後,收藏其內的銅版也一同消失。當年壓印出來的畫,絕大多數已下落不明,現僅存下的兩套,分別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和瀋陽故宮博物館中。

此套西洋樓銅版畫以西法繪製,忠實地記錄了各西洋樓建築的形象、大小等信息,是反映整個西洋樓建築群景觀的最有權威性圖畫資料。

黃花陣,是仿照西洋迷宮的亭園,迷宮呈長方形,四面設門,中心為一圓形西式石亭,取「天圓地方」之意。據說每逄中秋夜,皇帝都會在這裡舉行花燈大會,宮女們都會拿著花燈,走過迷宮,最先到達石亭者,便可得到獎賞。黃花陣亦是眾多西洋樓建築中,唯一經過重建的建築


因圍牆的高度相當高,為了拍出迷宮的樣子,唯有高舉相機拍攝,弄到照片不夠正中


黃花陣的銅版畫


你問我有沒有走進去?當然沒有了,這種累人的事,我才不會去做呢。

養雀籠,其實是一道通往西洋樓東部建築群的門,門的兩旁為雀籠,飼養了孔雀等鳥類


養雀籠銅版畫


方外觀,是乾隆的維吾爾族妃子,容妃(1734-1788)做禮拜的清真寺


方外觀銅版畫


諧奇趣和方外觀的早期照片

 
海晏堂,為西洋樓中最大的建築,階下為一大型噴水池,池左、右呈八字排列著十二生肖人身獸首青銅坐像(沒錯,就是早幾年炒得火紅的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拍賣報導), 按十二時辰的計算法,各像依照自己生肖所代表的時辰,噴水一個時辰,到正午時分,所有生肖一同噴水,是名副其實的水力鍾


在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三園的交界,有十二生肖獸首的仿製品展出

後面那些建築都是屬於海晏堂的範圍


海晏堂銅版畫


海晏堂的早期照片

 
海晏堂的蓄水池


大水法,是以噴泉為主體的建築


大水法銅版畫


大水法和養雀籠的早期照片


觀水法,顧名思義,觀水法位於大水法對面,是皇帝觀賞其噴泉之處,中間的石台上設置寶座,後方是五件石雕並列而成的大屏風

  
觀水法的銅版畫


當大家聚精會神地欣賞遺跡之時,可以走上行人道上,閱覽有關西洋樓遺址的資訊和欣賞那些珍貴照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