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低地國河船之旅 Part 3 科隆大教堂

到達科隆後,我們先到大聖馬丁教堂(Great St. Martin Church)附近吃晚飯


大聖馬丁教堂


個人相當喜歡教堂前那排彩色建築


對出正是萊茵河(Rhine)


Old St. Heribert Church


沒想到這麼多人的地方都有鴨子出沒


前往酒店途中碰到我們第二天會參觀的科隆地標,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


聖安德肋教堂(St. Andrew's Church)


到酒店,check-in,上房間,洗完澡,馬上倒頭大睡,到第二天起床真的有活過來的感覺。

回復精神後,當然是去參觀早一晚經過的科隆大教堂


出發前很多人都和我說科隆大教堂如何如何的宏偉、美麗,但見到時的第一個感覺,是怎麼這麼髒啊


完全是數百年來的塵埃都積聚在其身上


科隆大教堂於1248年開始興建,後因資金不足,工程時斷時續,到1560年更完全停工,直到1842年才重新開工,最終於1880年按照原有的設計落成,後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到相當程度的損傷,雖然未致倒塌,但直到今日仍然不斷有修繕工程正在進行(可不可以順便幫教堂清潔一下),是世界第三高的教堂,亦是世界第三大的哥德式教堂


教堂旁邊有一座古羅馬城門殘骸,於公元50年興建


教堂正門


正門上的浮雕


當日外面的光線比較少,以致室內的環境較暗


用紅外線拍才好點


教堂內部


教堂內的彩繪玻璃可謂世界知名,吸引無數遊客到來欣賞


部份彩繪玻璃於二戰時損毀,暫時以普通玻璃代替


這面彩繪玻璃由德國視覺藝術家Gerhard Richter於2002年受教堂委託設計,以抽象拼貼的方式,用上72種顏色,把11,500個像素般的正方形玻璃,隨機地排列於窗上,成為教堂內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Gero Cross,是世界現全最古老的基督受難像,已有超過一千年的歷史,由科隆大主教Gero(900-976)下令製作


離開教堂時雲層開始散去,這樣漂亮很多


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低地國河船之旅 Part 2 羊角村

羊角村(Giethoorn),有「綠色威尼斯」之稱,原是一遍盛產蘆葦和泥煤(是一種燃料)的沼澤地


從前的人在開採泥煤其間,無意開鑿出多條溝渠,後來當地居民為了方便運送物資,於是將溝渠拓寬,好讓船隻進出,結果誤打誤撞下開拓出如斯美景


羊角村位於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的東北面,從機場出發,大約要個半小時車程


在歐洲,風力發電非常普遍,政府為了興建更多發電機組,會直接向農民租地興建,是當地農民其中一個主要收入來源


除了收租外,荷蘭農民大都從事高增值農業,而且全面機械化,所以他們是世上最少勞動,卻又是收入最多的農民


我們從超級市場那邊入村


由於當地被河道包圍,所以遊船是除了散步外,最多人選擇的遊覽方法


可以是自己駕


亦可以參加遊河團


不過我們留在羊角村的時間並不長,所以只能沿著河邊散步去了


相當巨型的仙人掌


雖然今日的羊角村已是一個旅遊景點,但她本身也是一個高尚住宅區,和昔日的窮鄉僻壤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不但有私人碼頭


還有人養馬


亦有人在當地經營露營旅館


這些是羊角村的傳統小屋,屋頂是由蘆葦編成,是從前的村民因買不起磚瓦,唯有就地取材而建成,不過用了後村民發覺這種蘆葦頂比用其他建材建成的屋頂更耐用,而且還能做到防雨耐曬,冬暖夏涼的效果,於是從前的賤物,到今日竟然是比磚瓦昂貴數十倍的建材


船隻在河道和橋樑之間穿梭


由於舟車勞動,一整天都沒睡一個安穩覺,最致命的,是午飯那塊三文魚扒太油膩了,在吃完飯不久就要上洗手間,整個人虛脫到連攝氏十八度的陽光也受不了,非常「樣衰」地要撐傘走,還要走到教堂那邊時肚子再痛,要跑回途中經過的咖啡廳借洗手間(歐洲不像香港,很少公共洗手間,只能去商店或餐廳借,大多都有標示借用費,約半至一歐元,直接付錢給職員就可以使用的了,亦可選擇直接光顧他們,今次我選擇了後者),雖然之後吃了保濟丸情況有所緩解,但大家看我這樣,而且都累了,於是就索性離開,直接驅車到科隆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