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

波羅的海郵輪之旅 Part 18 Kaivopuisto

Kaivopuisto離芬蘭赫爾辛基郵輪碼頭不遠,是一座不大也不小的公園


雖然本身是一座沒甚麼特別的公園,但勝在地理位置好,又位處一座小山崗上,可以盡覽赫爾辛基南岸一帶的景色


雖然地勢不高,但也可以從這裡一窺這個被譽為「千島之國」的國家真的是被很多島嶼所圍繞


Harakka島


島上的建築物


郵輪碼頭


除了我們所站的地方和郵輪碼頭,眼見的全部都是島


整座公園給人的感覺都很舒服


雀鳥們都悠然自得地過著自己的生活


當日的氣溫還是偏低,相信氣溫回升後應會有很多人來這裡曬日光浴


若我自己去歐洲旅行,也很喜歡逛當地的公園,慢慢地感受當中的寧靜和舒適。

2017年3月29日 星期三

波羅的海郵輪之旅 Part 17 科特林島

科特林島(Kotlin Island)位於聖彼得堡以西約三十公里處,扼守由芬蘭灣進入俄羅斯的兩條水道。由於其上佳的戰略位置,從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1672-1725)時期開始直到如今,這裡都是俄羅斯海軍的指揮所和波羅的海艦隊的基地


彼得大帝在1703年的大北方戰爭中奪取科特林島後,便馬上在其上建立喀琅施塔得市(Kronstadt,為聖彼得堡的下轄市),作為防衛聖彼得堡的第一道防線。第一座防禦工事於一年後開始正式啟用


波羅的海艦隊的基地


海軍大教堂(Kronstadt Naval Cathedral)


島上的居民都以水手和他們的家屬為主


之後彼得大帝利用芬蘭灣每年冬天都會凍結的特性,將數千箱載滿石頭的橡木箱從冰上運到科特林島,沉入島旁的冰洞裡,由此建造了數個人工島嶼,並在這些人工島上建造堡壘,以此封鎖通向聖彼得堡的海道,只留下兩條狹窄的海道行船,這些都使科特林島成為世界上防衛能力最好的海上要塞,有史以來從未被人從外部把她攻克


這些堡壘都由極厚的裝甲保護,並且裝備了大量火砲,偏矮的建築亦方便近距離向敵艦開火


不過有些設施很明顯都已荒廢了


從郵輪上居高臨下地看真的超有氣勢


島的盡頭正是俄羅斯於2011年落成,把科特林島和大陸的兩端連接起來的聖彼得堡大壩(Saint Petersburg Dam)


聖彼得堡和科特林島都位處低窪地區,長年受到水災的威脅(這應該是難攻不落的要塞的唯一弱點吧)。之後科學家發現引發水災的主要原因,是從波羅的海湧入芬蘭灣的海水。於是上世紀中葉的蘇聯政府開始計劃興建聖彼得堡大壩,以阻斷海水湧入。但大壩的興建一直被受批評,其一是需要拆卸多座俄羅斯帝國時期留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人工島堡壘(所以原本的景色應該更有氣勢);其二是以人工的方法阻礙海水的流動,會加重由科特林島到聖彼得堡一帶的水質污染,但蘇聯政府一意孤行,於1979年正式開始興建大壩,但到1990年代初因政府缺乏資金而被迫停工,到2005年工程才重新上馬,最後於2011年完工


只留下狹窄的海道供船隻通過


船隻出入都是用同一海道進入,可想而知這裡水上交通何等繁忙


真的很窄


大家一看科特林島的陣勢,就知除了居住區外,大都是外人止步的禁區,相信乘坐郵輪應是唯一能近距離欣賞這些偉大建設的方法吧,幸好今次能把握機會欣賞得到。

2017年3月28日 星期二

波羅的海郵輪之旅 Part 16 聖彼得堡

聖彼得堡位於芬蘭灣的盡頭,原名「英格爾曼蘭」(Ingermanland),為瑞典領土。十八世紀初期,決心要把俄羅斯歐洲化的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1672-1725),為了加強與西歐國家交流和貿易的機會,向瑞典發動大北方戰爭(Great Northern War,1700-1721),最終成功擊敗瑞典,從其手上奪取英格爾曼蘭這個不凍港,不但成為波羅的海的霸主,更晉身為歐洲列國之一。

彼得大帝銅像


雖說是不凍港,但到冬天仍是會結冰,所以破冰船相當重要


佔領英格爾曼蘭後,彼得大帝在當地興建了一系列防禦設施。為了顯示其歐洲化的決心,彼得大帝更把首都從莫斯科搬到這裡來,並把新首都改名為聖彼得堡這個充滿歐洲色彩的名字(在俄文中,「城」被稱為「格勒」,「堡」是德文),所以聖彼得堡也有「歐洲的窗口」的稱號。自此以後,聖彼得堡都是俄羅斯的首都,直到十月革命後,才搬回莫斯科。

聖彼得堡上的第一座建築物,彼得保羅要塞(Peter and Paul Fortress),雖名為要塞,但此要塞從沒參加過任何軍事行動,反而是一所專門關押高層和政治犯的監獄,第一位囚犯,正是因反對父親把俄羅斯歐洲化而被囚禁,彼得大帝的長子阿列克謝親王(Alexei Petrovich, Tsarevich of Russia,1690-1718)


作為最歐化的俄羅斯城市,聖彼得堡有大量的歐式建築


道路的盡頭


正是海軍總部大樓


海戰勝利紀念柱,是聖彼得堡出海港口的導航燈


這些歐式建築亦滲入了俄羅斯人豪邁的風格,和適應了現代都市的需要,就是建築物都相當龐大,道路亦非常寬闊,和一般歐洲老城的城市規劃有很大的不同


當然也有不少具俄羅斯風格的東正教教堂


三一主教座堂(Trinity Cathedral),於1835年落成,教堂旁的紀念柱是為紀念俄羅斯帝國於第十次俄土戰爭(1877-78)中,從鄂圖曼帝國手中奪取保加利亞的事跡


濺血救世主教堂(Church of the Savior on Blood),為第十三任沙皇亞歷山大三世(Alexander III of Russia,1845-1894),紀念亡父第十二任沙皇亞歷山大二世(Alexander II of Russia,1818-1881)被一名無政府主義者炸死一事,在事發地點興建的教堂。此教堂從未作日常禮拜之用,只是專門用來紀念亞歷山大二世和舉行安息禮拜。俄國革命後,教堂被關閉,曾被作為倉庫使用,現在是一所馬賽克博物館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都不算太好,而且大部份財富都只集中於少部分人身上,這類舊式車輛在市內隨處可見


大家都知俄羅斯疆土瞭闊,一個公園都可以延綿數公里


社會主義特色交通工具,無軌電車


大部份社會主義時期建築都遠離舊城區


聖彼得堡凱旋門,為紀念俄軍於1812年成功擊退拿破崙(Napoleon,1769-1821)的侵略而建


我們來時當地正準備慶祝勝利日(5月9日,紀念戰勝納粹德國的日子),街道都掛滿了國旗和相關裝飾


莫斯科凱旋門,原是用來慶祝俄羅斯在第八次俄土戰爭中得勝,1936年,因史達林(Joseph Stalin,1878-1953)打算把凱旋門搬至新首都莫斯科而被拆除,後於1958年於原址重建


聖彼得堡位於大涅瓦河(Bolshaya Neva River)和小涅瓦河(Malaya Neva River)匯聚的三角洲地帶,加上縱橫交錯的人工運河,市內總共有42個小島,由423座橋樑連接


舊證券交易樓


珍奇物品博物館(Kunstkamera),收藏了由彼得大帝自己收集回來的奇珍異寶


遊船可謂其中一個參觀聖彼得堡的最佳方法,畢竟這城市實在是太大了


明年世界杯將會於俄羅斯舉行,為了迎接此等盛事,聖彼得堡也大興土木,於十字架島(Krestovsky Island)上興建新球場,名為辛尼特競技場(Zenit Arena),預定於2017年洲際杯正式啟用,2018年世界杯將會有四場分組賽、一場十六強、一場四強和季軍戰在此球場上演,之後此球場會作為俄羅斯傳統勁旅辛尼特(FC Zenit Saint Petersburg)的新主場,繼續上演足球大戰


把聖彼得堡本土、市內最大的島嶼華西里耶夫斯基島(Vasilyevsky Island)和十字架島連接起來的新高速公路Western Rapid Diameter


華西里耶夫斯基島的西部發展比較晚,到現在仍有新建設在興建中


亦比較多社會主義時期留下的建築


聖彼得堡的沿海地區都屬比較晚才開始發展的地區


聖彼得堡的郵輪碼頭,雖然貌似高端,但其實只有出入境設施(俄羅斯並非歐盟國家,上落船都要辦理出入境手續,還有要注意的,就是除了香港特區護照外,持其他護照的華藉人士都要申請簽證,每次簽證都只可出入境一次,但大多數波羅的海遊輪航程都會在聖彼得堡逗留兩天,若第一天上岸後回船上睡覺,第二天就不可再上岸,解決方法一是在當地酒店住宿一晚,第二天繼續行程,或是直接向領事館申請兩次簽證,就可在船上睡覺,當然簽證費就會貴了一倍)、數間手信店和一間cafe


說到手信,當地不少手信都以俄羅斯的現任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為主題,實行大搞個人崇拜,現在應該沒有甚麼國家領導人好像他這樣吧


不過真的幾酷


又見Celebrity Silhouette,她會遲我們一會出發


正如之前所說一樣,聖彼得堡實在是太大了,逗留兩日完全不夠,還有很多地方其實都沒去,也看得非常走馬看花,至少要留超過一星期才好去和別人說我已遊遍了整個聖彼得堡,希望有機會能再來一次吧,因實在不夠喉。

不要以為離開了聖彼得堡就沒甚麼好看,好戲還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