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日 星期二

改變一習慣,腸敏感遠離

今日是大年初一,先和大家拜個年,祝大家身心靈康泰。

所以農曆年第一篇文章,就以健康為主題,和大家分享我近月成功擺脫的腸敏感問題。

腸敏感的正式名稱為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是常見的腸道功能紊亂疾患。患者的腸道結構通常沒異常,卻有腹痛、腹瀉、放屁、腹漲、便秘,或感覺大便難以完全排出的徵狀。原因尚未有定論,估計是腸道微生態失衡、生活壓力、腸道肌肉不正常收縮、消化系統神經異常所玫。

我自己的腸敏感屬腹瀉型,徵狀以腹痛、腹瀉、放屁為主,不算太嚴重,基本都是每日排便一次,形狀卻以稀爛、糊狀為主,很少有正常的香蕉型形狀,若不小心吃了不潔,或過度油膩的食物,不出半小時,我就會出現腹痛、腹瀉、放屁的徵狀,需要去很多次洗手間,要排到沒甚麼可排,腹瀉才停止,但腹部仍會隱隱作痛,還好保濟丸可以幫忙舒緩,否則就難過了。

最悲哀的,是只要有些少不潔,我都會發作,即是別人吃了沒事,我吃了就出事。所以當我吃完某間令我腹痛的餐廳後,我通常都不會再光顧,我曾經試過不信邪,再光顧同一食肆,並故意嚐和上次不一樣的菜式,吃完後仍是因腹痛而要上廁所......我覺得自己的肚子已成為別人廚房潔淨程度的探測器了......

因此身邊的朋友都介紹我食益生菌,說可以舒緩腸敏感的徵狀,可是價錢並不便宜,還要一直食下去,而且我讀坊間有售的益生菌標籤,都只是補充某一種益生菌,腸道微生物生態那麼複雜,只補充單一細菌真的就能痊癒?所以我一直沒動力去試,畢竟只要小心飲食,其餘徵狀都不會對我構成太大困擾。

直到早陣子和同學探討食煎炸食物後防熱氣的方法,有人介紹油拔法,我才知道我之所以受腸敏感之苦,是因為一個我曾經以為是好,卻原來是壞的習慣所致。

那習慣就是一起床馬上飲水,原本我以為長時間沒飲水,一起床就補充水份,是很好的習慣,但我讀完油拔法的介紹後,才知道剛起床時,口腔內已累積了很多細菌,如果在漱口前就飲水,那些細菌就會進入消化系統,破壞裡面的微生物生態,而且我本身有嚴重的牙周病,口腔內充滿連牙骨都可以侵蝕的惡菌,情況就更糟糕了。

所以自此以後,我都會先完成口腔清潔,才飲一天第一口水,一陣子後我腸敏感的情況真的得到改善,香蕉型大便出現的次數增多;不會像從前一樣,吃了些微不潔的食物,就要馬上去洗手間。我就這樣不用一分一毫,不費吹灰之力,只改變做事的次序,就痊癒了,感謝主讓我碰到這個讓我不藥而癒的方法。

等下次去超級市場買瓶有機冷壓椰子油試試真正的油拔法,改善口腔生態,而且椰子油比益生菌便宜,用途又多,兩者的CP值完全不可比。

2022年1月10日 星期一

我的格仔餅回憶


在香港,Waffle有很多名字,我家稱之為「夾夾餅」,今日介紹的,是此生應該再吃不到,在我心目中全世界最好吃的格仔餅。

小時候家住港島石塘咀,父親大人的糧油店在西環。那時香港的交通網絡沒現在那麼完善,送貨的貨車很多時都要過了晚上九點才回來,父親大人一定要等到貨車回來才可以下班,到他回到家,我都已睡著了。

為了不讓我和父親大人失聯,母親大人經常帶我到店子玩,探望父親大人,由石塘咀的家到西環舖頭的卑路乍街,偶爾會有一輛小販車,售賣雞蛋仔和格仔餅(兩者使用的粉漿是一樣,所以小販們通常兩者一起賣),那叔叔做的格仔餅,在我心目中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格仔餅,全因配方夠邪惡。

叔叔用的粉漿和其他檔販相比,粉味不重,夾著的餡料,是預先用煉奶和砂糖調配的餡料,連花生醬也不用(但我忘記了還有沒有其他材料,畢竟年代太久遠了),純粹以「甜」取勝,但甜得來,又不會有膩的感覺,很受小孩子歡迎。

但因為太邪惡了,母親大人很多時都不會買給我吃,最多只買雞蛋仔給我,但雞蛋仔只得粉漿,和格仔餅完全沒得比,還有小販車的特色是流動,我又不是每天都會去西環找父親大人,能碰上的日子就不多,所以每次母親大人開恩買給我吃,我都格外珍惜,怎樣也不會分給別人。

到我大一點,娛樂漸多,香港的交通網絡又越趨完善,父親大人的下班時間終於能提早到晚上六點,可以和我們一起吃晚飯後,我開始很少去店子,就沒再吃到叔叔的格仔餅了,之後我吃了很多人做的格仔餅,始終都沒叔叔做的那麼好吃。

不過這故事還有後續,我成年,父親大人退休後,才從他口中得知,原來那檔格仔餅是他的顧客。

在父親大人的回憶中,檔主是兩夫婦,住在沒電梯的唐樓裡,印象是住7樓,他們都是在家裡預先調好粉漿和餡料,才拿到街上製作,因此需要送貨到他們家裡。要抬著重量十足的麵粉上7層唐樓,經已救命,人家還是小本經營,不是大單,很多行家都不願接,唯有父親大人願意接,於是他們所有製作格仔餅用的材料,都是父親大人的店供應。

因為這樣,叔叔他們很感激父親大人,只要是他來買,必是免費。父親大人認為他們賺的是辛苦錢,所以一直沒光顧他們,也沒告知我們他和他們的關係,以致讓我錯過了吃免費格仔餅的機會(笑)。

不過錢事小,免不免費並不重要,我打的算盤,是若然叔叔知道我是父親大人的孩子,每次經過見到我,他必會主動地為我製作格仔餅,在盛情難卻下,母親大人難以拒絕,我就可以吃多幾底格仔餅了😋

最後都要稱讚父親大人,他對飲食從來眼光獨到,總能物色好貨源賣給顧客,他的顧客又不少都廚藝高超,能做到美味食物,就好像這檔格仔餅一樣。


2021年11月4日 星期四

潛藏的怪物:比利的24個人格(2021)

第一次聽《24個比利》(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1981)這本介紹曾犯下四宗搶劫和強姦罪,卻因患有多重人格障礙而得以脫罪,美國犯罪史上的大名人比利‧密里根(Billy Milligan,1955-2014)的傳記,已是十多年前,在同事間的閒談中得知,覺得很有趣,於是買來一讀,但之後因工作和課業繁忙,想讀的書又實在太多,下集介紹比利在精神病院經歷的《比利戰爭》(The Milligan Wars,1994)就一直沒動力拜讀,直到今年Netflix推出以比利為主角的紀錄片《潛藏的怪物:比利的24個人格》(Monsters Inside: The 24 Faces of Billy Milligan)。這部片長四小時的紀錄片,不但有齊兩本書的內容,還有比利生命最後幾年不為人知的經歷,當然要看了,老實講拍出來的水準很高,不但有當年比利接受精神科專家診治的影片,還成功訪問了當年有參與案件,還有和比利親近的人士,包括他的哥哥和妹妹,實行多角度解構比利‧密里根這個人,而且影象帶給人的震撼,比文字強多了。

但凡紀錄片,都有一個核心主題,《潛藏的怪物:比利的24個人格》的主題,並非單純八卦比利‧密里根這個人,而是探討究竟這個人是否為了脫罪而裝病?

探討這問題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何為多重人格障礙,此精神疾患的正式名稱為解離性身份障礙症(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簡稱DID),解離是指人無法有意識地整合平日所過的經驗,簡單來講,就是自己做了某事,卻意識不到自己做了。用精神病理解釋,解離是一種防衛機制,個案面對無法逃避的壓力事件,例如遭受虐待,雖肉身不能逃離,意識卻可以,在這狀態下,個案雖見到自己被打,卻不會覺得自己痛,好像被打是別人的事一樣。若不去處理和正視這情況,任由惡化,最終會導致自我功能解體,即是我不再是我,是極嚴重的精神問題。

DID是其中一種解離型疾患,患者的自我會分裂成兩個或以上的身分,每個身分都有各自不同的情感、行為、意識、記憶、感知、認知、感官運動功能。

正常人有多面性,會按場合展現不同的面相,但會意識到自己在轉換,可是一個患有DID的人,是無意識地更替,渾然不知自己有多種身分。由於意識不到各身分的存在,以致經常斷片,全然沒有身分更替後的記憶。即使知道彼此的存在,也不代表每個身分都能和諧共處,因此DID患者常有自殺、暴力、自殘、自毀的傾向,一經診斷,基本上都要無限期住院。

這些身分的出現,是源自患者的求生策略,當患者面對無法獨自承受的壓力事件,身邊又沒人分擔的時候,就把自己的自我打散,分裂成不同的身分,分擔壓力,和藉身分更替時的斷片,讓自己掌握不到事情的全貌,達到無知是福的效果。一般而言,DID患者的主人身分都有適應不良,缺乏果斷力的特徵,而更替身分的出現,通常是補足主人身分做不到,或不敢做的事。

了解完DID的本質後,回到比利身上,究竟他有沒有裝病呢?

回想當年讀《24個比利》的時候,那時未受心理學訓練的本人,較傾向是鬼附,因比利展現出來的身分特質,分別實在是太大了,自我真的可以分裂成這樣嗎?若是演戲,在他面前,奧斯卡影帝簡直不值一提,但了解了鬼附的本質後,這個假設就被排除了,因被鬼附的人,會極力迴避神,而比利其中一個身分山繆(Samuel),是虔誠猶太教徒。

當本人開始學習精神病理,再看這片子,雖然片中有不少精神疾患專家認為比利是裝病,實至質疑DID是否存在,但本人現在更傾向比利真的是DID,除了幼時受虐的經歷外,他的母親、兄長、妹妹都指出他小時候已開始出現斷片和性情轉變,如同另一個人的癥狀。犯法了當然有誘因去裝病,但孩子無需這樣吧,當然閣下可反駁家人的話不可盡信,但比利的兄長和妹妹都認為為了給受害者交代,比利應該要坐牢,完全是一副要大義滅親的模樣,當然閣下可以再絕一點,指出他們只是貓哭老鼠假慈悲......

但本人覺得這案件的癥結,並非比利是否裝病,而是如法學教授Jane C. Moriarty所言,這是哲學問題:人的定義是甚麼?有責任是甚麼意思?對DID患者而言,一個分裂出來的更替身分犯案,而其他身分全都在狀況外時,大家要不要一起受刑?

既然是哲學問題,就可以用聖經回答,聖經有一個著名比喻,以一個身體比作一個群體,身體裡的肢體器官,比作群體裡每一個成員。我們的身體任何一個部位有何風吹草動,例如疼痛,整個身體都會感到不舒服,同理一個群體,無論關不關自己事,任何一個成員出事,全體都會受影響,例如家裡有成員生了嚴重的病,無論是否主要照顧者,全體成員的生活或多或少都受那病人的牽動。

「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哥林多前書 12:26)

回到比利,無論他是否裝病,從他和家人的陳述,多位精神科專家的診斷,他都已定義為一個患有DID的人,無論比利已分裂出多少個身分,他們都屬比利‧密里根這個身體轄下的肢體。

要判斷一個人能否以心神喪失無需負刑責,他需要能了解罪行的本質,能明辨是非對錯,能跟律師合作,而很明顯在比利所有身分中,包括分別犯下搶劫和強姦的兩個身分,絕大部分都符合以上條件。基於「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的道理,有身分犯事,比利‧密里根這個人就要承擔責任,更何況其他身分能為了不讓主人身分自殺,保護自己免於死亡,可以讓主人身分「沈睡」五年以上,他們自然有本事阻止有犯罪傾向的身分「出場」,所以他們真的沒責任嗎?

因此Professor Moriarty認為比利的案件不適用於心神喪失這抗辯理由,並非沒理由。

因此比利至少都要在高設防監獄設施接受強制精神治療,經嚴格審查證實完全對社會無害,才可回社會生活,那就少了之後的荒唐事,亦不會再有疑似比利所害的受害者出現之情況發生。

比利的童年是一個悲劇,童年時沒選擇,長大了就有選擇,就如比利長大了的兄長,選擇把虐待他們一家的繼父趕出家門,保護了大家,因此縱然比利是很可憐,但都不能以此作為自己犯罪的藉口,否則只是繼續把悲劇延續下去罷了。

在昔日父權主義當道的社會中,人們不但對家暴認識不多,對家暴本身都不當作一回事,受害人的聲音不但不會被受理,旁人亦因怕惹禍上身而不去告發。但自從質疑極端父權的聲音越來越高漲,和家庭治療的興起,家暴對家庭和孩子成長帶來的極嚴重破壞,終於得到正視。

今日的美國被譽為對家暴執法最嚴厲,介入方式最完善的國家之一,甚至矯枉過正到,連用責打作管教手段的父母都會即時被捕,被強制接受心理治療的地步,雖然有些過火,但也拯救了不少家庭的弱小,讓世界少些像比利的悲劇。

2021年6月7日 星期一

36年集郵生涯

母親大人一直都有收集癖,郵票、金幣、地鐵票、水晶,都是她曾經的收集對象,我們也有和她一同參與,今次要介紹的,應是我們第一項一起參與的興趣,集郵。

雖然說母親大人有收集癖,但她並非專業收集,都是偶爾從廣告見到喜歡的才去買,再加上這興趣在中途曾停止,因此收集的量其實並不多

以前的集郵薄隨街都有得買,但至集郵式微後,要去專業的集郵公司才買得到。

內裡的裝飾也很有意思

全是日本製

生平第一套購買的郵票,是1985年的《端午節紀念》,今日show出來實在應景,到現在我仍很喜歡它一氣呵成的設計

1985年的《香港新建築物》,今日看來一點都不新了

以當年引來很大哄動的哈雷彗星為主題的小全張,上次來時是1986年,下次是2061年,不知還有沒有命見到

那時香港還未主權移交,英女皇自然是香港郵票的主要題材

1989年英國皇儲查理斯(Charles, Prince of Wales)和戴安娜(Diana, Princess of Wales)訪港紀念郵票,那時二人都未離婚

《1992奧林匹克運動會》也是一套我到現在仍很喜歡的郵票

那時的香港郵政已可選購海外郵品,有內地

也有澳門

我們最引以自豪的收藏,香港郵政推出的第二組十二生肖,由1987年的免年開始

但這套郵票有一個很嚴重的bug,是依此計算,要到1998年虎年才出完,那時主權早已移交,結果出現了設計上不一致的現象,當年我們真的很失望,但都收集了那麼多年,總不能到這時候才放棄。

1997年的牛年

1998年的虎年,問題正出於香港郵政的logo上

大約1993年的時候,香港掀起一遍郵票炒賣風,一有新郵票推出,郵政總局就被擠到水洩不通。見到那陣勢,對於只為興趣收集的母親大人馬上打退堂鼓,轉而收集地鐵紀念票,郵票只集中收集餘下的十二生肖。

不過在主權移交前,她倒是買了幾套回來,當中有《香港侯鳥》

還有青嶼幹線通車紀念,那個只此一次從青馬大橋灑下的煙花,至今仍念念不忘,太美了

買完這套1998年的《香港風箏》,母親大人就沒再買郵票了

不過兄長大人偶爾會從澳洲寄些郵票回來

直到2017年看ViuTV的《異國二域》時,見到沈旭輝買郵票買得那麼開心,就決定重拾擱置多年的集郵興趣,還為此買了一本新的32頁集郵冊回來,由這張《饒宗頤教授畫作及書法》小全張開始

之後就在旅行和香港郵政陸續收集不同的海外郵品,不過都是佛系收集,數量仍是不多,暫時有新加坡

澳洲

內地

英國

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集滿一本😅

2021年6月4日 星期五

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

 


「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哥林多後書   57

縱然前路是漆黑一片,所有人都必會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按著本身所行,心裡所想,或善或惡受報。

2021年4月19日 星期一

比我年紀還要大的筷子

對我們這些租住私樓的遊牧民族而言,為方便搬家,未有斷捨離這思想前,我們已盡量把家當壓至最少。在不斷的搬家中,很多伴著我成長,非常有價值的東西,都難途被拋棄,或是送人的命運,唯一能生存至今,甚至比我存在更久的存在,正是它們


沒錯,就是這十一對象牙筷子,不要看它們如此潔白,像新買一樣,其實它們的歷史已超過四十年的了。

話說父親大人退休前,從事餐飲批發生意,經常被食肆「拖數」。農曆新年假期後是食肆倒閉的高峰期,為了避免貨財兩失,全公司的人都要在假期開始前一星期,放下手上工作,走訪所有和他們有業務關係的食肆「追數」。

當然不是每次都能收齊,總有些無良老板,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逃之夭夭。連為其每天打拼的伙計都收不到糧,更何況是像父親大人他們那般只是幾星期才落一次單的供應商。

在我還未出生的某年,某一間和父親大人有生意來往的大酒樓突然傳來倒閉的消息,那時已放工回家的父親大人,馬上出門,飛奔到酒樓(那酒樓離家只有幾條街)。到達現場時,已有很多供應商正在把酒樓裡值錢的東西拿走,於是父親大人問還留在現場的伙計情況如何,那伙計說老板已不知所蹤,想拿甚麼就隨便拿。那些最值錢的鮑參翅肚,早已被人掃清光,無奈下父親大人就隨手拿走這十一對筷子回家。

自此以後,它們就陪著我們家渡過超過四十個寒暑,和我們一同享受母親大人的手藝,現在就是父親大人的,雖沒母親大人那麼好,都要將就下,誰叫我真的不喜歡下廚(不喜歡不等於不會,父親大人不在家時,我也是自己做菜給自己吃的),當然還有經常光顧的外賣店。

象牙筷子真的和家具店買的膠筷子不同,非常耐用,用了超過四十年,沾染了無數醬汁、食物、口水,用洗潔精清洗了無數遍,都如新的一樣,一點殘留痕跡也沒有。而且重量形狀適中,既不會像韓式和日式筷子那麼難掌控,也不會像家具店買的那麼輕,但又不會像高級酒樓的那麼重,而且更不怕會在高溫下釋出有害物質。雖現在象牙筷子已被禁售,但無可否認象牙筷子實在是質高耐用。

2021年4月16日 星期五

我的歷史情緣

若有關注本blog的朋友,都會知道我很喜歡歷史,喜歡到一個程度,可以好像儲漫畫單行本般,把二十五史敗回來讀,甚至因此而荒廢學業。我之所以如此喜歡研讀歷史,是因為我兩位小學老師:

如慈母般的女老師

第一位是我小學一、二年級的班主任,是女老師,教授中文。那時我在學習上還未開竅,和一舊飯沒甚麼分別,很記得我第一日上學學習寫手冊,人人都很快學會,全班三十幾人,唯獨我一個學不會。可能對今日的孩子而言,不懂寫手冊是等閒事,但我那個年代的孩子普遍自理能力比較高,就算學習能力不高,都不會不懂寫手冊。但那老師並沒責怪,也沒取笑我,反而很溫柔細心地在我的桌旁慢慢地教我怎樣寫,在這樣的教導下,我再怎麼笨,都可以學會,自此以後,我都很喜歡這位老師。

二年級的時候,我不太記得是甚麼原因,可能是課本有提及,老師竟然花了兩日的課堂,和我們講岳飛(1103–1142)的生平故事。她講得生動非常,同學們都聽得津津有味。最後講到岳飛被秦檜(1091–1155)所害,杭州岳飛墓裡的秦檜跪像,如何被民眾的排泄物沾污時,碰巧有同學之前跟家人去了杭州旅行,舉手向老師說真是如此,第二天還把照片拿回學校給我們看,真是很髒。這次的經歷讓我感受到歷史是如何地真實。

老師見我們那麼雀躍,在之後的課堂,偶爾也會和我們分享一些中國歷史人物的故事,我們繼續聽得投入,可惜的,升上三年級後,我都未再被這位老師教過了。

周身刀張張利的男老師

第二位是我小學三、四年級的男老師,據我所知,這位老師,是當時我們小學唯一擁有大學學位的老師。當年香港未有教育學院,很多人都是中學畢業在師範學校讀一張教育文憑,就可以去小學教書。那時董伯伯未做特首,很少人會去進修,大學生很少,因此這位老師在我們學校真的很珍貴,最重要,他是香港大學歷史系畢業。

由於這位老師實力雄厚,他當時一個人包攬我們的英文、社會、科學、健教,一星期上他課的時間很多。那時香港小學生的課業遠沒有像今日般那麼多,讓那位老師可以在堂上教授課程內容外,有充裕的時間和我們天南地北,由西方禮儀,做人處事,到歷史人物,都可以講很久,最重要是他的外表雖不苟言笑(回想起來他的風格和陶傑很像,只是口賤度沒陶傑那麼高),我和他也幾乎沒任何私人交集,但他分享的事真的非常有趣,那兩年是我學習生涯中最快樂的時光。

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講拿破崙(Napoleon,1769–1821)的故事,那時我沒甚麼自由民主專制獨裁的概念,也不理解戰爭背後的真相,只知道拿破崙很厲害,他的生命很精彩,他的結局後淒涼。過了一年後,有幸和家人去法國旅行,見到真正的凱旋門,好像真的看到他昔日意氣風發地在那裡帶著他的軍隊經過。

可惜我和這位很棒的老師的緣份,也只有兩年,在我升上五年級的時候,他成為鄰班的班主任,我那時真的是很羨慕鄰班的同學。

就因為這兩位老師,讓我深深感受到人的故事,遠比任何動漫、小說、電視劇、電影來得有趣,於是就直接跳進坑裡,到今日都爬不出來,甚至沒打算爬出來,即使升上中學後,同學們說歷史老師的課如何地悶,我還是聽得津津有味,此科的成績永遠都是全級最高分,若不是自己的古文和英語實在不行,我真的想在大學修讀歷史,不過自學也好,至少沒負擔。

讀史心態的改變

小時候讀歷史,總是懷著好奇,甚至八卦的心態,去看歷史人物的生命。長大後,特別是對聖經的認識豐富了後,再看那些歷史人物,讓我深切感受到,無論信耶穌與否,只要遵行聖經的教導,就能為自己和所處的時代帶來祝福,不遵行的人如何自招咒詛,甚至禍及後人時,我就深切明白何謂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詩篇   11-3

神的話是何其實在

「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詩篇   16

讓我讀歷史讀得更起勁!